2015国家公务员热点话题模板:京津冀一体化
京津冀一体化成为热门话题。2065438+2004年4月9日,国家发改委透露,目前正在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相关规划,将提出工作思路和操作措施。据相关人士透露,预计该方案将很快出台。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建设首都经济圈”的思路。2月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情况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合作。
标准表达式
[中国区域发展的特点]
首先是以行政区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框架。行政区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基础设施配置和公共服务体系供给的相对封闭。
第二,区域内有不同级别的行政区。通过不同级别的城市来体现,使城市的级别和行政区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第三,中国各地区在某种程度上是竞争的,而不是合作的。行政区域的绩效评估与公共资源供给的差异,导致这种竞争在过去三十年,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愈演愈烈。在这种竞争格局下,大量政府配置的要素和资源价格被大大压低。
第四,由于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不同,区域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因此,不同地区的协调发展与合作的规律是不同的。
【京津冀一体化的意义】
首先,它可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立一个R&D创新和高端服务的集群。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自主创新、高端服务和现代制造业的核心区域,在我国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中肩负着科技引领和产业支撑的重要使命。首都北京的工业一直以服务和创新为导向;天津工业的特点是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密集型;河北正在积极打造现代制造业产业带和沿海重化工业带。未来一段时期是京津冀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合力打造R&D创新、高端服务和“大国重器”集聚区的重要阶段。
二是可以探索建立科学可持续、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示范区。
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可以在三个方面发挥全国示范效应:一是针对京津冀省际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努力探索跨界治理、“抱团”发展与政府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机制;二是针对首都北京面临的雾霾、缺水等“大城市病”,努力探索特大城市通过功能疏解和空间优化实现中心与外围互动的新路径;三是针对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严峻形势之间的突出矛盾,努力探索建设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社会和谐的新模式。
此外,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实现京津冀优势的有机融合,提升区域整体优势,还将通过京津冀区域的快速崛起,进一步激活和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推进整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区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根据都市圈的理论和实践,中心城市与其所在区域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从京津冀来看,城市体系“中心-外围”特征明显。虽然北京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疏解产业的措施,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各种优质要素仍在京津聚集。如何处理好中心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在中心城市功能疏解的过程中促进中小城市的发展,进而构建合理的城镇体系,对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京津的分工合作。京津合作是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北京和天津的实力水平接近。由于经济技术水平接近、产业结构错位、资源禀赋不同,出现了更多的功能分工、强强联合、互补合作,如金融合作、科技合作、物流合作、海空合作等。,合作领域更广,影响更深远。只有处理好京津之间的功能分工、优势互补、有机合作,京津冀协同发展才能取得突破。
第三,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和天津两个特大城市,对城市和区域的资源环境造成越来越大的压力,影响京津冀的可持续发展。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京津冀这样一个重化工业比重较大的地区,能否逐步化解加快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改善环境的迫切需求与环境治理的长期矛盾、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与淘汰落后产能之间的矛盾,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第四,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的关系。能否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直接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成效。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如产业合作、企业创新、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等经济活动应更多地由市场调节,政府主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在一些市场失灵的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建设等,主要由政府进行规划和协调。其次,要处理好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如何探索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跨境治理协调机制,通过区域协调发展,确保经济更有活力、社会更公平、运行更高效,是我们亟待回答和解决的重要命题。
[综合发展的挑战]
一是京津冀城市群本身市场化程度低。社会资本最需要城市群的发展,城乡城市群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城市群是基于市场自发的经济联合体,而不是行政性的“牵线搭桥”联合体。相对而言,长三角和珠三角发展较好,是因为这两个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资本相对活跃,形成了有效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从而奠定了城乡群体的内生动力。
第二,京津冀城市群缺乏强有力的经济龙头城市。在长江三角洲,上海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在珠三角,广州和深圳成为重要的双引擎,带动其他城市的发展;在京津冀,缺少一个能够配置资源要素的城市。北京经济总量不小,但也承担了大量非经济功能,无法定位为单纯的经济中心;天津或河北引领区域发展是不够的。
第三,京津冀城市群的基础设施还没有达到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没有有效对接,客观上增加了三地的交易成本。比如河北省交通发展水平与北京、天津差距较大,其中高速公路密度北京只有1/2,天津只有1/3,京昆、京台、京秦、米卓、唐朗等省份之间也存在“断头路”。
第四,京津冀城市群公共资源配置差异较大。一个城市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积累。在中国过去的城市化进程中,资源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进行配置。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获得的资源更多,发展更快。但也带来了不同城市之间巨大的资源差异;一些企业为了让北京员工到河北工作,开出了工资翻倍的优厚条件。重要原因在于两地公私资源的差距。如果这种情况不改变,未来可能会面临“留人不走”的格局,成为一种“半融合”。
[促进综合发展的具体措施]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考虑从顶层设计、机制保障、全方位推进入手,在广度和深度上加快发展。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以首都经济圈规划为引领,推进京津冀战略对接。立足国家战略、区域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明确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城市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基于三地比较优势,进行区域规划和政策支持的顶层设计。如城市布局、产业布局、跨区域重大项目等,京津冀区域规划的顶层设计要做在中央层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以区域规划顶层设计为指导,京津冀三地要主动将首都经济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河北沿海经济带战略规划与区域发展顶层设计相衔接,进一步深化相关配套政策和体制机制研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二是在机制保障上,要探索建立横向与纵向、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区域协调机制。比如,探索建立横向协商与纵向协调相结合的协调机制。再如,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探索建立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合作、生态合作的成本分担、生态补偿等多种跨境治理的协调机制。此外,还可以考虑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创新区域合作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三是在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一体化的新首都经济圈建设中,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行政壁垒,实现三地“组团发展”。因此,应充分发挥北京服务、天津制造、河北加工的优势,按照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区域一体化,打造集交通、产业、城镇、生态、社会于一体的新型首都经济圈。
一个是先建设交通系统。发展大交通,加强城市间的空间网络联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享受。统一部署区域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和轨道交通在内的综合交通体系。
二是促进区域内产业的转移、集聚、链接和整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链和集群,实现区域共同发展。
三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加快大都市周边新城开发和中小城市建设,建设成为生态、科技、宜居、产业的新兴城市。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联防联控,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屏障和低碳生态宜居家园建设。
五是促进区域社会发展一体化,营造有利于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的社会环境。
经典范文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满意的历史答卷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我们最需要的是担当精神,积极行动的使命感,勇敢自豪的精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双城协同发展,对京津冀迈向更高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在全国两会和全国两会上,三地代表委员精彩的讨论和发言,直指* * * *的一个核心——牢牢把握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积极参与,主动交出一份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满意答卷。
抓住重大机遇,主动作为,这就要求我们对形势有更深刻的认识,以更高的站位和更开阔的视野准确把握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立足各自比较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合作共赢理念,着力加强顶层设计,着力推进协同发展,着力加快产业对接合作,着力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着力拓展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着力构建现代交通网络体系,着力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这“四个基础”,
协调发展、相互补充和融合的过程也是激发更大活力的过程。在优势互补的前提下,以良性互动为支撑,以* * *共赢发展为目标,方向是三地自身发展和辐射带动兼收并蓄。深刻认识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积极参与、主动作为,在京津冀战略空间中考虑自身发展,更广泛地激活资源,更好地促进北方腹地发展,从而加快形成环渤海经济带,打造中国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在重大历史机遇面前,能否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决定我们如何打开未来。天津的城市定位是建设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紧密结合定位,发挥我们在港口、制造业、综合改革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加注重用好资本资源,更加注重与周边省市的紧密合作,更加注重良性互动、共赢发展,就能集聚更多的生产要素,更好地打破发展瓶颈,达到“万里长江,望天兴叹”的发展境界。
大鹏的动作不是一根羽毛;马的速度不够。打破条条框框,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中融合,在产业发展互补互促中重叠,在资源要素对接对流中链接,在公共服务享受中拓展,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中共赢。京津冀拧成一股绳,谋求更大发展和区域整体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