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起源于宋代?宋朝的医生告诉你如何“坐月子”

“坐月子”这种民俗,经过“中国婆婆”的演绎,几乎成了一种奇妙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是躺着拍的。中国的婆婆认为,坐月子是几千年前祖先智慧的结晶;而反对坐月子的科普派却毫不客气地将坐月子列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一位科普作家曾发表文章《坐月子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陋习》,痛斥坐月子习俗“与现代医学格格不入,反而适得其反”。

也有人认为坐月子的习惯起源于宋代――所以宋代也是躺着被枪毙――大概是因为南宋出版了一本妇产科专著《妇人良方大全》,其中有一章叫《坐月门》,专门介绍了孕妇坐月子的方法。但《妇女良方大全》中的“坐月子”与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坐月子”完全不同。

宋代医生所说的“坐月子”,实际上是指“来月”和“分娩”。现代医学术语称之为“围产期”。《妇人良方全集》中的“坐月子门”讲的是孕妇围产期要注意什么,有症状时如何用药。《妇女处方大全》也论述了产褥期妇女的护理、保健和治疗,但不是放在“坐月子门”,而是放在“产后门”,改为现代术语“产褥期”。可见,在宋代,医学领域还没有“坐月子”这一说。

围产期注意事项那么,宋代的医生会告诉你如何“坐月子”(围产期注意事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看一下《女子方剂学大全》。这本书的作者是南宋医学家陈,他出身于一个医学世家。他在明道建康学院任医学教授时,因深切感受到“妇女尤其是女性的治疗很难,医疗接生中几种疾病的治疗又危险又困难”,决心编著一本妇产科专著。于是就有了这本贾年间出版的《妇人良方大全》,其中产科篇有五门:胎教门、妊娠门、坐月子门、难产门、产后门。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妇女良方大全》中的很多说法都是荒谬的。比如,书中介绍了一种把女人变成男人的方法:“在怀孕第三个月之前,从公鸡的尾巴尖上取三根长毛,女人就会躺在垫子下面,不要让她知道。测试。”还特别标注了“有效”。不过,杨医生对围产期孕妇的建议是非常科学的:“每个女性在怀孕后,甚至在接近月亮时,都不应该多睡觉,应该经常走路。”不要吃黏硬的东西,不要喝太多,不要乱喝汤,不要做针灸。你一定要胸怀宽广,减少杂念,一定不能挑重担,一定不能攀高。“今天的产科医生也会这样劝孕妇:不要整天睡觉,适量运动;不要吃难消化的食物;不要乱吃药;不做重活;不要感伤,要释怀。

现在,孩子们通常去医院。宋人没有这个条件。都是在家生产,请助产士接生。这是时代的局限。但杨医生提醒,分娩用的床单要经常消毒,保持干净。助产士要“预选经验高的人”,因为在古代,接生是靠经验的,经验高的助产士无疑更有经验,因此也更可靠。

杨医生还说,孕妇“觉得要生,一定不能吵;人力凌乱,大小笨拙,母亲惊觉。”分娩时,“需要母亲用力”。所以“如果觉得心里烦,可以舀一勺白蜜,用新水调一下。或者觉得饿了,哪怕吃一点软饭或者稀饭,都要准备。不要让你饿着,怕妈妈睡不着。如果不饿,就不需要使劲吃。”听着,这有意义吗?你要求现在的医生给临产的女性提建议,大概也就这么多吧。

杨医生还细心提醒孕妇,在“坐月子”后,要记得贴一张“生产地图”。什么是“生产地图”?类似于符咒,上面画着“雷主、荡、鬼跑力士、天狗、轩辕、大石、仙池、凤龙、乌石、白虎、大夫、天气、狂虎”(什么鬼),还有“朱书是月是日”,贴在产房的某个位置。你可能觉得这是很可笑的“封建迷信”,但不要取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贴在产房里的图片,显然可以给孕妇一个心理暗示,让她们相信自己总是受到神灵的保佑,从而获得一些精神上的力量和内心的平静。今天,有些准妈妈进产房时,会在心里默默祈祷“上帝保佑”,也是如此。

产褥期的饮食与护理女性分娩后,便进入产褥期,即后来所说的“坐月子”期。宋代没有“坐月子”这一说,但产褥期护理是必须的。在宋代医学中,产褥期的这种护理被归类为“产后门”。今天婆婆讲究的是“坐月子”的坏习惯,不仅是“盖”,也是“禁忌”,还要求卧床一个月。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起源的,应该是民间小传统,真的不是中国传统医学提倡的。

那么宋朝的医生会给产褥期的女性什么样的护理建议呢?再看陈的《妇人方大全》,有些建议真的很不可思议,比如“产后腹痛勿问,有病无病,小便以酒半杯暖服与童子。”女人要从男生身上取尿的道理到底是什么?希望学中医的朋友可以教教我。以我现在的知识水平,实在看不懂。

不过杨医生在后面的建议还是挺科学的:“打蜡后可以少喝点酒,尝一点盐。”只有一种方法可以产生酒,导致血爆于四肢,也产生了母腑之虚,忍不住会产生酒精,热酒必然会产生嗜睡。七天后,少喝点酒,不要多喝。“这里有个术语解释一下:腊,是宋人记录产后时间的单位。根据《孟良记录》,“七天称为‘一腊’,十四天称为‘二腊’,二十一天称为‘三腊’”。杨医生建议,孕妇产后七天不要喝酒,七天后才少喝。以前一般用糯米酒,酒精度很低。人们认为,喝少量的糯米酒有利于血液循环和补气。时至今日,客家人被禁闭,仍保留着吃糯米酒炖鸡的习俗。另外,现代科学认为孕妇应少吃盐,宋代的杨医生也是这样认为的。

按照中国婆婆的说法,坐月子有各种各样的饮食禁忌。鸡鸭鱼肉都是“毛”,不能吃。但是宋大夫告诉你,没有这回事。“打完蜡,我怕我会吃到无味的食物。我可以把羊肉或者母鸡汁烂着煮,用来煮粥。或者吃烂了的水煮猪蹄,不要太多。现在江浙孕妇多吃熟鸡蛋是有益的,也是习惯。”鸡鸭鱼肉可以放心食用,但不能暴饮暴食,因为“吃多了可能会变得停滞不前。”

婆婆也会要求坐月子的老婆不要下床,躺一个月。但宋大夫告诉你,不必夸张,但不宜“强迫自己下床,久坐或缝衣,用力熟练”。适当的活动是可能的。婆婆又说,坐月子不能洗澡,不能洗头,甚至不能刷牙。宋代的医生确实反对“不避寒,不脱衣洗澡,不冷水洗”,但要了解当时的生活背景。古代没有淋浴喷头,没有消毒自来水,没有取暖设施,没有吹风机。古人都是长发齐腰(这种湿发怎么弄干?想想怎么干)。如果不避寒,不洗头,就很容易受凉,感冒。在这种情况下,提倡孕妇尽量不要“脱衣洗澡,或者冷水洗”无疑是对的。错的是现在的婆婆不够灵活,不懂得与时俱进。

其实西方人也很重视产褥期护理,对产后抑郁症特别重视。宋代的医生对此也有所关注——当然,当时还没有“产后抑郁症”这一说法。但杨医生表示,产妇“产后气血损伤严重,心神易浮,应多加保护,静养”,且“未满月,不宜多言,笑、慌、哭、思、忧。”也就是说,杨医生提醒产妇家庭,要密切关注新妈妈情绪的微妙变化,对她们进行良好的照顾和关爱,帮助她们放松心情,缓解焦虑。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宋代医生对产褥期护理的建议,比今天很多婆婆坚持的要靠谱得多。中国的婆婆真的要改了,反对坐月子习俗的科普派,不要因为一些民间习俗,就把古人和传统想象的那么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