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考27412市场调查与统计考试大纲(高刚1848)?

本大纲对应的教材版本为: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第2版),张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版。

高港1848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7412市场调查与统计

南京邮电大学(2020)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首先,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市场调查与统计》课程是广告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广告策划和创作都离不开市场调查。本课程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必修科目,其目的是使自考考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和提高其进行广告市场调研的实践能力,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从而能够胜任广告业的诸多相关工作。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考试知识点和要求略)

第一章市场研究概述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市场调研的定义、内容和原则,市场调研在销售管理中的作用,市场调研机构的职能和市场调研的伦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的定义、发展、目的和用途,以及市场调研的内容和范围。同时介绍了市场研究的基本原理、制度和伦理。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市场研究的发展。

2.掌握:市场调研的目的和宗旨。

3.精通:市场调研的定义。

第二部分

1.精通:市场调研根据调研的目的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2.掌握市场需求调查、消费者行为调查、市场环境调查、营销组合调查和市场竞争调查的概念和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1.熟练掌握:市场调研的六个基本原则以及每个原则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

1,了解:主要外部市场研究机构。

2.硕士:市场研究机构的职位设置。

3.掌握内部市场调研和外部市场调研的内容。

第五节

1,理解:市场调研伦理。

2.掌握:研究者的责任和义务;顾客的责任和义务;研究对象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章市场调研过程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市场调研的基本流程,熟悉每个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工作,并能应用于实践。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制定市场调研计划前的准备工作,市场调研的分类、步骤和预算。还介绍了市场调研的目的和理论基础,市场调研的分析模型,如何预测市场调研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市场调研假设的形成以及影响调研计划的主要因素。三种类型的市场研究;完整市场调查过程的六个步骤。本章还详细介绍了市场调研实施计划的基本内容和对市场调研计划的评估。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市场调研的目的;管理决策问题与市场研究目的之间的关系;理论在市场研究中的作用。

2.掌握:制定市场调研计划前的五项准备工作(明确市场调研的目的和理论基础、明确市场调研的分析模型、预测市场调研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形成市场调研假设、影响调研计划的主要因素)及其各自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1,理解:探索性调查的定义;描述性调查的定义;因果调查的定义。

2.掌握:市场调研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及每种类型市场调研的应用场景。

第三部分

1.精通: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过程的六个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1,理解:市场调研时间管理的基本内容;研究费用预算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1.掌握:市场调研实施方案的十个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六节

1,掌握:市场调研方案可行性评估三个方面;三种可行性评估方法;侦查方案总体评价的四个方面。

第三章对市场调查进行了界定。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如何定义市场研究问题;市场研究问题和管理决策问题的区别;定义市场研究问题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定义市场研究问题时经常犯的错误。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影响研究问题定义的因素,管理决策问题和市场研究问题的区别,确定数据收集的范围,识别和确认市场研究问题。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研究者进行定性研究需要评估的七项内容。

2.掌握:掌握影响研究问题定义的因素;研究人员与决策者沟通的4C原则;研究人员在审查问题时应与决策者讨论的问题。

第二部分

1,理解:管理决策问题和市场调研问题的含义;管理决策和市场调研的区别。

第三部分

1.掌握:收集数据所需的信息(人口统计特征、生活方式、性格、动机、知识、过去的行为、态度和观点、行为意图)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节

1.精通:定义研究问题的两个障碍。

第四章市场调研方案设计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各种市场调研方案的区别和联系;大师小组讨论、深度访谈、案例调查;掌握因果调查。能够理解、选择和应用三种市场研究方法。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的分类;质性研究的目的、特点、应用和分类;探索性调查、描述性调查和因果调查的定义、适用范围和主要方法。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定性调查的适用情境。

2.掌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3.掌握:探索性研究和结论性研究的区别;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因果性研究三种研究设计的分类和区别。

第二部分

1.理解:探索性研究的定义。

2.掌握:探索性研究的应用范围;探索性调查的五种常用方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1.理解:描述性研究的定义。

2.掌握:描述性研究的应用范围;描述性研究的常见用途;描述性调查中横向调查和纵向调查的利弊。

第四节

1.理解:因果调查的定义。

2.掌握:因果调查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探索性调查方法。

第五章选择了市场调研方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对调查误差来源的分析和减少调查误差的方法;掌握访谈、观察、实验的内涵和方法;掌握其他典型的调查方法。能够根据调查对象选择数据来源,能够正确选择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调查误差的来源(抽样误差和系统误差);访谈调查(上门访问、拦截访问、电话访问、邮件调查访问和互联网访问)、观察法和实验调查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应用、优缺点和实施步骤。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抽样误差的定义;系统误差的定义。

2.把握: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如何减少抽样误差?

3.掌握:系统错误的四种类型及其主要内容;侦查失误的三种情况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1,理解:家访概念;拦截访问的概念;电话采访的概念;邮政调查与采访的概念。

2.把握家访的利与弊;拦截访问的优点和缺点;电话面试的利与弊;邮寄调查访问的优点和缺点;面试者的筛选。

3.掌握:家访的实施过程;家访注意事项;拦截访问的实现过程;拦截访问的预防措施;电话面试的基本流程;邮政调查访问的基本程序。

第三部分

1.领悟:观察的基本概念。

2.掌握:观察法的特点;观察方法的种类。

3.掌握:观察法的应用;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第四节

1,领悟:实验调查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实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研究方法的主要类型和内容。

第五节

1.理解:专项调查法、固定样本组、德尔菲法、搭便车调查法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第六章测量技术和尺度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基本测量量表的形式,量表的定义和形式,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等概念。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测量和尺子技术;量表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几种基本量表,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测量的概念。

2、掌握:四种基本测量尺度。

第二部分

1.理解:尺度的概念。

2.精通:音阶的四种主要形式。

第三部分

1.理解:可靠性的概念;有效性的概念;概化的含义。

2.掌握:评价信度的三种主要方法(重复测验法、重复法和内部一致性法)及其主要内容;检验效度的三种方法(内容效度、标准效度和结构效度)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问卷设计技术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问卷设计的流程,了解问卷设计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掌握问卷的功能和基本结构。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调查问卷的功能、设计流程和注意事项;问卷设计的基本范式(开场白、相关性、问题措辞、问题排名、外观和格式);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预调查的操作方法。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问卷的定义。

2.掌握:问卷设计应达到的三个基本目标。

3.掌握:高质量问卷的几个标准。

第二部分

1,掌握:问卷设计的流程以及流程各步骤的主要内容;问卷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三部分

1.掌握:问卷设计的五个方面(序言、关联性、问题措辞、问题排序、外观和格式)以及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1,理解:开放式问题的内涵;封闭式问题的内涵。

2.抓住非结构化问题的缺点;非结构化问题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开放式问题的两种形式。

3.掌握:封闭式问题的几种基本形式。

第五节

1.领悟:预调查的内涵和操作方法。

第八章取样技术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理解和掌握普查与抽样的概念,抽样的条件和步骤,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非随机抽样方法的原理和样本容量的概念。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总体与样本、抽样与普查、抽样条件等基本内容。同时详细介绍了非概率抽样技术(方便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和滚雪球抽样)和概率抽样技术(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以及选择抽样技术、提高应答率和调整无应答确定样本量的统计方法。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总体和样本的概念;抽样和普查的概念。

2.掌握:选择抽样和普查的原则;抽样设计程序的四个基本步骤和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

1,理解:方便抽样的基本概念;判断抽样的基本概念;配额抽样的基本概念;雪球抽样的基本概念。

2.掌握方便取样的利弊;判断取样的优劣;配额抽样的利与弊;雪球抽样的利与弊。

第三部分

1,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概念;系统抽样的基本概念;分层抽样的基本概念;整群抽样的基本概念。

2.掌握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过程;简单随机抽样的局限性;实施系统抽样的基本步骤;系统抽样的适用范围;实施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分层抽样的两种类型(比例抽样和非比例抽样)及其各自的内容;整群抽样的基本步骤和适用范围;整群抽样和分层抽样的区别。

第四节

1.理解:什么时候选择非概率抽样,什么时候选择概率抽样。

第五节

1,理解:答题率的概念;可以用来调整不回答错误的方法。

2.精通:回答率低的主要原因。

第六节

1.理解:参数、样本统计、抽样分布、精度、置信区间、置信水平的概念。

第九章基础数据分析及SPSS软件的应用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利用频率分布进行初步数据分析的方法;掌握交叉表数据分析方法;掌握交叉表的假设检验方法;掌握SPSS软件在基础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频数分布的概念、常用的统计学、假设检验和交叉表,还介绍了SPSS13.0软件在频数分布、假设检验和交叉表中的应用。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基本概念;极差、四分位差和方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部分

本节不需要评估。

第三部分

本节不需要评估。

第十章SPSS软件的方差分析及应用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方差分析的概念;了解一元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了解SPSS软件中方差分析的原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方差分析的基本概念,以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SPSS软件的应用。

三、评估要求

本章没有评估要求。

第十一章销售预测概述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和掌握销售预测的概念、作用、类型和原理。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销售预测的概念和作用,销售预测所依据的原则以及销售预测的程序。同时介绍了销售预测的准确性和成本。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懂:销售预测的概念。

2.主:销售预测中包含的四个要素以及每个要素的内容;销售预测的功能。

第二部分

1,理解:惯性原理,相似性原理,相关性原理。

2.掌握:销售预测的五阶段程序及各阶段的主要内容。

第三部分

1.理解:销售预测根据活动的空间范围、对象的商品层次、预测周期的长短、预测方法的性质可以分为哪些类型?

2.掌握:常用的销售预测方法及其特点。

第四节

本节不需要评估。

第十二章定性预测方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定性预测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掌握专家评价法、主观概率法、联合测量法、换能法和类比法的概念和特点。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定性预测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同时介绍了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主观概率法、联合测量法、换能法、类比法等具体的定性预测方法。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理解:定性预测的概念和特点;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关系。

第二部分

1,理解:头脑风暴的概念和特点;德尔菲法的概念和特点。

2.精通:头脑风暴的具体步骤和应用;德尔菲法的具体步骤及应用。

第三部分

1.理解:主观概率法的概念和具体步骤。

第四节

1,理解:联测、转导、类比的概念;类比的四种应用形式。

第十三章回归分析预测方法及SPSS软件应用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相关性和相关系数的概念;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的分析和预测方法;掌握回归分析的SPSS软件应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相关分析和SPSS软件的应用,主要介绍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和散点图SPSS软件的应用,以及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

三、评估要求

本章没有评估要求。

第十四章SPSS软件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及应用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和掌握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基本思想;掌握简单平均预测法的用法和条件;了解移动平均预测法的基本原理和具体应用;掌握一般指数平滑预测法、带趋势的指数平滑法、带趋势和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SPSS操作;了解自适应指数平滑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和SPSS操作。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时间序列预测的特点和分解方式,简单平均预测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应用条件,移动平均预测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条件,以及一般指数平滑预测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自适应指数平滑预测法,带趋势的指数平滑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带趋势和季节性的指数平滑法和SPSS软件的应用。

三、评估要求

本章没有评估要求。

第十五章马尔可夫预测法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尔可夫预测的基本原理;掌握销售状况预测的基本步骤;了解市场份额预测的基本步骤;了解预期利润预测的基本步骤。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马尔可夫链、状态和状态转移概率、C-K方程的基本概念。同时介绍了商品销售状态预测、市场份额预测和预期利润预测的步骤和方法。

三、评估要求

本章没有评估要求。

第十六章市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市场调研报告在一个市场调研项目中的地位;了解使用市场调查结果指南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知道如何反馈和改进市场调查结果;了解市场研究报告中图表的使用。

二、课程内容

本章介绍了市场调研报告的含义和写作要求。本文详细介绍了市场调查报告的结构(前言、摘要、正文和附件)及各部分的写作方法。同时介绍了饼状图、柱状图和曲线图的应用。最后,介绍了演示报告的准备和应用。

三、评估要求

第一段

1,明白:市场调研报告的意义。

2.精通:市场调研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二部分

1.掌握:市场调研报告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的基本内容。

第三部分

1.理解:饼状图、条形图、曲线图的使用范围。

第四节

1.理解:制作演示报告的规则。

3.相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一)关于“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中相关表述的说明

除了不要求考核的章节,在大纲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它们的含义是:

1.理解:要求考生熟记指定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并对指定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有所把握和理解,熟悉其内容的要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作出正确的解释、说明和解释。

2.掌握:要求考生掌握相关知识点,正确理解和记忆相关内容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3.掌握:课程中要求考生掌握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2)自学教材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市场调研方法与应用(第2版),张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版。

(三)自学方法的指导

作为一门专业课,这门课内容丰富,难度大。考生在自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要认真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以便以后的学习能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一章内容之前,要仔细阅读教学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每个知识点的能力水平要求,这样在阅读教材时就能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要逐段认真阅读,逐句推敲,全神贯注,按照大纲要求吃透每一个知识点。一定要对基本概念有深刻的理解,牢牢把握基本原理,如果在阅读中遇到一些不清楚的细节,可以暂时搁置,不影响继续学习。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都要认真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个过程可以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增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D)社会援助的要求

1,你要熟悉考试大纲对课程的总体要求和各章节的知识点。

2、应把握各知识点要求的层次,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考核要求。

3.辅导考生时,要以规定的教材和考试大纲为依据。不要随意增删内容,与考试大纲脱节。

4.辅导时要对考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倡“认真阅读教材,刻苦钻研教材,主动提问,自学”的学习方法。

5.辅导时要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帮助考生建立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概念,对考生提出的问题优先给予启发和引导。

6.注重考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循序渐进地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判断、解决问题。

7.让考生明白试题难度和能力水平不是一回事。每个能力等级都有不同难度的试题。

(五)关于命题和考试的规定

1.在本大纲每章提到的考核要求中,所有细节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所有章节,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增加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试卷对不同能力水平问题的比例大致为:“理解”20%,“掌握”40%,“掌握”40%。

3.试题难度要合理,分为易、易、难、难四个等级。这四个等级在每张试卷中的比例大约是2: 3: 3: 2。

4.本课程试卷可能用到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型示例见附录)。

5.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数是100%,60就是及格。

附录问题示例

一、选择题:

比如第一个正式的研究机构柯蒂斯出版公司,成立于()年,主要进行汽车行业的研究。

A.1879

1898

C.1911

D.1948

二、填空:

比如:1922,公司意识到市场研究的概念会被广泛应用,于是果断进入商业研究领域,开发了“市场占有”的概念,并提供了许多其他服务。

三、名词解释:

例如分层抽样

四、简答题:

例如,简述观察法的特点。

动词 (verb的缩写)论文问题:

例如,请描述头脑风暴的具体步骤。

六、实际操作问题:

比如使用电话接入方式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请根据以下描述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

“研究员A在电话响了三声的时候确定家里没人,决定改时间去拜访。”

"在电话采访两次都没有得到回答后,研究员B放弃了访问样本家庭."

如果您对自考/中考有任何疑问,不了解自考/中考考点内容,不了解自考/中考地方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先生官网,免费获取个人教育推广计划:/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