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使用教案。借助教案,我们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我给你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怎么写。希望你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1怎么写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节约的良好习惯。
内容分析1,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运用利息计算公式回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学生上网搜索或向家长了解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收据;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质疑解惑,合作探究,学会收集整理信息。
教学模式介绍。自学小组根据大纲交流自学经验。给老师和学生的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对话,引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用来做什么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怎么办?把钱存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存款的利息怎么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题目:兴趣)学生自由发言。课前检查学生的调查。
二,自学教材,了解新知识
第三,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第四,排除故障和解决问题后,测试和检查
答:疑难解答:让学生根据自学大纲自主学习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大纲:1,存款的含义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3,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5,小利整存整取年利率2.25%,2.25%的含义6,利息的多少由什么决定?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画出重点。老师:每个人在自学的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同学们根据自学大纲,以自学获得的知识和小组中遇到的问题为单位,带到小组中进行交流和讨论。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果你有误解,和你的同学讨论一下。让学生从启蒙中学习。)针对学生在自学和小组讨论中遇到的新问题,师生* * *学生自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画。小组合作交流,* * *同讨论。学生提出无法解决的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的质疑解惑能力。锻炼学生自己去找。
b:屏幕呈现:C:认识存单,填写定期存单。d:举报在网上查到的相关信息。五、加强反馈,巩固新知识。总结和深化新知识。课后作业:互相讨论,研究解决。老师:下面老师要检查大家的自习。看屏幕:小红199910六月1。200元钱定期存入银行。如果两年的年利率是7.92%,那么20__就是10阅读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谁能说出你的想法?学生去前面表演,其他人在作业本上做)1。拿出存款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2.指导学生填写并计算你将获得的利息。老师:关于存款,你还知道哪些知识或常识?1、基础练习:选择题(略)2、提高练习:应用题(略)3、思考题(略)根据自学大纲进行总结复习,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告诉学生他们的想法就行了。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写。报告收集到的信息。学生畅所欲言。数据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测试自学情况。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黑板上的设计:百分比-利息计算公式的应用: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00× 7.92 %× 2× (1-20%)+200。
如何写好2份小学数学教案设计说明
教育心理学指出:知识的维持需要建立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死记硬背的知识只能通过复习来维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计算能力的要求,本次复习课重视学生对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学会寻求合理、简单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计算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和加减乘除的运算,提高计算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和复习
1.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1)课件演示:
(2)写计算,汇报写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3)用书写的方式复习加减法。
(同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计算加法时,个位数从十到十,进入1;计算减法时,单位数不够,需要在十为10时减去1,再与单位数合并时减去)。
2.结合习题复习加减和加减的混合运算。
(1)课件演示:
29+35+9= 97-25-47=
75-46+31= 53-(9+37)=
(2)写计算,汇报写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3)复习书面计算方法。
(书写加减加减时,可按运算顺序逐步列出两个竖式计算,也可根据两个竖式计算的关系采用简单书写。注意:带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因为括号内必须先算,所以只能列出两个竖式,没有简单的写法)
设计意图:结合习题复习100以内写作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原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复习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题。
(1)复习“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的问题。
(1)课件展示:
如何写好小学数学教案中的一节课:
掌握总量各部分的分数,巧求一个已知数的分数是多少,用乘法求各部分的新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判断各部分之间应该分配什么比例。
教学重点:
掌握应用题比例分布的特点和解题方法。教学难点:应用题比例分布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一定比例分配一个量的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比较部件数和份数,引导学生尝试。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做一个调查;
教学过程:
第一,进口
1.看题目:“比较的应用”。你想知道什么?
2.小调查员:前几天让同学做了一个课外调查,看看比比的知识用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些地方。下面,请举报你发现的信息。
3.总结:通过调查,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比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和一个孩子一起去:小明。生活中攀比有什么用?
二、新课
1,配置奶茶
星期天早上,一位客人来到小明家。刚好爸爸妈妈出差了。于是小明当了小主持,亲自招待这位王大爷。
老师:客人入座后通常做什么?(泡茶)对,这是待客的基本礼仪。小明打算给王大爷准备一杯香浓的奶茶。
(1)奶茶中,牛奶和茶的比例是2: 9。看完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2)小明要做220毫升的奶茶。
(a)应该首先解决哪些问题?你喝多少毫升的牛奶和茶?)
(二)请先独立计算。你喝多少毫升的牛奶和茶?
(4)评估
(a)您能告诉我您对这些不同解决方案的看法吗?你更喜欢哪种解决方案,为什么?
(二)其实这些方法都很好。然而,解决方案(b)是我们今天学到的新方法。是一个“按一定比例分配一个量”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按比例分配”。(展示题目,一起看)
2、计算电费
(1)刚才小明根据大家的计算结果给王大爷准备了一份奶茶。王大爷在小明家坐了一会儿,碰巧看到桌子上有一张电费清单。原来“小明家和另外两户共用一个总表。9月份,* * *电费要交60元。”王大爷想看看小明这位少爷是否合格,就问小明:“你家上个月交了多少电费?”
你认为小明一家应该付多少电费?你怎么想呢?
你为什么不同意他的想法?(不公平)
(2)其实小明这个少爷还是挺有条件的。他告诉王大爷,三户人家都装了分表。上个月的用电量如下:(见下表)
同学们,你能帮助小明做数学吗?
3.分发奖金
我们运动队的成员每天都努力训练。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终于带来了丰收的果实。前不久,他们在全市中小学运动会上获得了第三名。以下是参赛人数和运动员得分:(展示表)
学校决定给这些学生奖金1200元。如果让你分配这些奖金,你会怎么分配?
(5)总结:今天下午就看学校怎么奖励运动员了。但是,无论如何奖励运动员,重要的不是奖金的多少,而是对他们平时在赛场上刻苦训练和努力的肯定。
三、课堂总结
我们今天在这节课上学习了“比例分布”。你得到了什么?
小学数学4如何写教案?首先说说教材。
在学生直观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及角度的分类,掌握角度的测量的基础上,讲授画角。本课内容根据给定角度的度数画角度并能灵活运用三角形中的角度拼出新的角度。学习这些内容,对进一步学习空间和图形的知识,发展空间的概念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谈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让学生用量角器按照规定的度数画出角度,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关于角度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过程和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体验画角和练角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角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徐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第三,说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可以用量角器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教学难点:用三角形拼角,灵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第四,说说学习。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大小不一的角度,但对对角线绘画的知识却知之甚少。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有一定发展,但仍以形象具体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这节课我用最直观的三步法的教学和总结,让学生感受画角的方法,同时结合三角形让学生通过活动拼出特殊的角。不仅让学生学会画角,还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
五、宣讲法律。
1,教学方法
本课最突出的教学方法是用180的量角器直观、动态地演示画角度的步骤和方法。另外,利用各种教具让学生做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学习法律
学习方法是学生再生知识的法宝。在全班的探索活动中,我设计了自主学习、同桌合作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独立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第六,说说教学过程。
(1)审查和检查
1,说出以下是什么样的角度。
2.我们已经知道了角度,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角度,可以对角度进行分类。角度怎么画?今天我们要学习画角。
在黑板上写字:画角
(2)探索新知识
1,教学角的画法
问:测量角度的工具是什么?
说明你要画一个规定度数的角,还要用量角器画。
举个例子:画一个65°的角。
(1)请自学如何画角,书P42。
(2)试试看
让学生拿出量角器、铅笔和练习本,按照书上的步骤一步一步地画一张图。
(3)说出来
请告诉学生你是怎么画的。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演示,最后老师讲解说明。
2.做吧(P42,2)
分别画45°和105°的角。
让一个较好的学生表演出来,其余的人画在练习本上。老师巡视,注意画图的步骤。
(1)介绍三角形中的角,让学生移动,看能否形成那些角。
(2)让学生根据三角形中的角画出一些特殊的角。
(3)巩固练习
1,P43,2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画出以下角度,并告诉他们是什么样的角度。
10 45 60 90 105 120
2.P44和P6用一对三角尺分别画出15,75,150 165的角。
(4)课堂总结
我们在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告诉我。
小学数学如何写教案5?首先说说内容
“寻找次品”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残次品”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有很多不同的情况,有的是外观与合格品不同,有的是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这节课我们要找的不良品,外观和合格品一模一样,但是质量不一样,而且事先知道不良品比合格品轻(或重),所有要检测的项目中只有一个不良品。
第二,谈谈教材
“发现次品”教学旨在通过“发现次品”渗透优化思想。最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以前学的《制茶》和《天机马赛》都是用简单的优化思维方法,学生有一定的优化意识。本课以“寻找次品”的操作为载体,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进而通过归纳推理体验运用优化策略解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仔细阅读教材,发现教材的编排结构更注重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例1安排从五项中寻找次品,只要求学生说出寻找次品的方法,没有定期总结,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例2安排了9个待测项目,要求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从多样化到最优化的思维过程。教材的这种安排考虑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刚经历过找次品的学生来说,为什么要找次品呢?五不良品是不是太难了?平均在三个部位发现次品,是学生在观察九个待测项目的测量过程中做出的比较。教材《为什么平均分为三部分?不参与。学生会有更多的疑惑吗?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了解“发现不良品”的基本解决方案和方法。
2.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最优化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3.通过观察几个待测项目,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策略理论产生的原因。
三,口语教学方法
在教材中,非常突出的一点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更加注重学生之间的小组讨论和探究。的确,经过小组讨论,同学们可以取长补短,迅速实现各种策略的有效补充。但同时,问题是教材内容难。如果仅仅通过交流,势必会让优秀的学生说得头头是道,而后进生听得一塌糊涂。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选择的是学生静静思考,大家动手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视情况交流。在反馈中逐步完善。
第四,说设计
(1)课前游戏。课前游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至少需要多少遍的意思,为新课教学扫清学生的认知障碍,造成不必要的纠结。
(2)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美国挑战者坠机”的引入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事故的原因是由一个不合格的零件引起的,让学生从血的教训中了解缺陷产品的危害,明白严格检验的必要性,同时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3)自主探索用量表寻找不良品的基本方法。(安排了三个级别)
首先,我们安排从三个正品中找出一个次品,即从三瓶菠萝片中找出一瓶缺了三片的(这个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深受学生喜爱,也为下面探索如何找到次品做了铺垫,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达欲。增加课前预习题寻找三瓶次品,有助于学生进入研究状态,照顾中下水平学生。)
然后我特意安排了4的环节(设计意图:增加4的环节,它的作用是为后面5和9的研究中发现次品打下基础。看似很小,但实际上起到了基础作用,让学生认识到从4中找出答案要比从3中找出答案多花1倍的时间。为分类数学思想的下一个体现做准备。也为探究该策略的成因奠定了基础)
最后安排5名学生寻找不良品,只要求学生讲述寻找不良品的方法,不定期总结,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4)努力解决实际问题,想办法。
首先,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试着掂量出从9中找出不良品的方法和查找的方法。教师带领学生推理,解释策略的原因如果是3的倍数,为什么要分成3份,为什么要平均分成3份。然后用12来验证发现规律的正确性。最后用27,81,243 …的规律求解,找到次品。让学生们意识到这里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
(5)课后留点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这里主要探索非3倍数的策略,改进发现次品的规律,即如果不能平均分成三份,就尽量平均分成三份,保证有两个份数相同,且与第三组相差仅1,使用次数最少。这是否是正确的方法。
(6)学习反思:
对整堂课进行分析,复习寻找不良品的方法和策略。
五、说体验
教完之后,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这个难度的教材。什么是合适的教学水平?对于该策略的成因,有没有更好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老师的反馈怎么才能更有层次?课后还是觉得问题很多,但还是觉得云里雾里。真的希望得到专家同事的帮助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