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面试培训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感同身受,有场景感。很多考生对题型中设置的场景不太清楚,导致对题型理解不足,在解题时容易出错。比如你开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倒了一个过马路的老人。你会怎么做?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先呼救,然后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进行救助,但如果这种情况真的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就要立刻停车下车,看看老人伤势如何,以便进一步判断。因为我们都知道,生命危机前的一分钟是一条生命线,如果不先检查老人的伤情,显然会错过最佳的救治时间。另外也要知道,生活中有时候,即使发生交通事故,只要没有重大生命安全,当事人也是可以达成自行调解的。这时,如果当事人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协商后分别离开。所以,很明显,我们会发现,如果能对题目中的场景有清晰的理解和充分的移情,就能积极地进一步消除题目理解与现实生活的差距。

第二,明确身份,化解陌生感。应急反应题的特点是“应急+(明确)身份”,所以应急题目一般被赋予设计的身份,这是解题的另一个维度。比如你公司的网站上出现了一个帖子,声称你公司有人在做生意的时候和人打架。你该怎么办?面对这种情况,很多考生会有一种想法,认为应该先了解事件涉及的当事人,再进行处理,但正常情况下这是一种错误的思维方式。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件事:互联网时代,都说“人人都有麦克风”。所以首先要在我们公司的网站,微博,微信微信官方账号做一个声明。这个事情我们公司已经知道了,接下来我们会严肃处理。希望在此期间,网友和市民不要轻信谣言。这样的声明发出后,既能在短时间内立即停止舆论的发酵,又能为我们接下来的调查处理提供充足的时间。这就是身份的重要性,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首要法宝,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要注意。如果领导让你处理这件事,你会怎么做?此时,你的身份就是这个事件的负责人,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隐含身份”。

第三,把握情绪,争取控制感。有些话题会有一定的情绪词,比如不满、委屈、不适、抑郁...这时候就需要准确的看到题目中的情绪词,做好理解和控制。应急反应话题中最常见的情绪词汇是:抱怨。这个词我们一般可以理解为“当事人情绪的极端表达”。比如,作为扶贫办的农村巡视员,一位老人在巡视中声称自己符合条件但没有拿到补助。他情绪很激动,一直说要投诉你。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这时你会发现“投诉”这个词是当事人兴奋情绪的进一步升级,或者可以理解为情绪的口头表达。如果能解决老人们的激动情绪,既能让老人们心平气和地讨论对扶贫的疑虑,又能稳住老人们,防止其他过激行为。所以我们需要用口头承诺解决问题或者马上把老人拉到办公室详细讨论问题,这样才能把握老人的心情,解决这个突发事件。

综上所述,深入现场,了解身份,控制情绪,只是解决应急处置问题的冰山一角。多解不仅要求考生多做习题积累问题的深度,还要求考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正常思维。所以时间久了,在采访过程中,在突发事件应对的话题上是“不急不慌不乱”,从容应对,一举夺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