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中考数据分析
A.碳酸镁,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铜
分析:解决方案1
首先根据CaCO3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10.0克CaCO3应产生4.4克CO2。但是,4.4 g小于问题中给出的CO2的质量,因此可以推断,当混合杂质10.0不与足够的盐酸反应时产生的CO2的质量应该大于4.5 g..然后根据题中给出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每种碳酸盐10.0g产生的CO2的质量,只有MgCO3符合结果,所以本题答案为A..
解决方案2:
上述解题过程比较复杂,这个问题可以巧妙解决。经计算,10.0g CaCO3与盐酸反应释放的CO2质量小于题中给出的数据,分析题中选取的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均含有一个与CaCO3类似的CO3-离子。因此,小于CaCO3的任何物质的分子式量必须大于CaCO3与相同质量的盐酸反应释放的CO2的质量。本题只有MgCO3的分子式小于CaCO3的分子式,所以答案是a。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化学数据分析逐渐成为中考热点。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方法,从考生的角度来掌握和分析这类题型。
密闭容器内有X,Y,Z,Q4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每种物质的质量测量如下:
物质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0 160 20 50
反应后的质量/g 222 0 2 6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是()。
a、组合B、分解C、替换D、双重分解
解析:为了使学生能够感知数据的变化,理解数据变化的化学意义,在图表行中增加一行数据差异栏。
物质X Y Z Q
反应前的质量/g 0 160 20 50
反应后的质量/g 222 0 2 6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g+222-160-18-44
正值(反应前后质量差/g)为产物,负值(反应前后质量差/g)为反应物。
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60+18+44=222,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Y+Z+Q = X。
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密闭容器内的化学反应是化合反应。
答:答
例2:有一个石灰石样品,只含有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一个学生想确定这个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取2g样品,平均分四次加入16g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在下表中:
稀盐酸的量/克剩余固体的质量/克
第一个加法是4 1.4。
第二次加入4 0.8
第三次加入4 0.5
第四次加入4 0.5
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2)2g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时,用多少克稀盐酸?
(3)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析:根据本题特点,在图表栏中增加两列数据差异栏。
稀盐酸的量/g反应的稀盐酸的量/g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首次加入4 4 1.4
第二次加入4 4
0.8
第三次加入4 2
0.5
第四次加入4 0.5
根据第三次和第四次残留固体的质量,判断2g样品中SiO2杂质的质量为0.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5/2=75%。从第二、三栏的数据可以看出,4g稀盐酸刚好与0.6g碳酸钙反应完全,第三次只剩下0.3g碳酸钙,所以加入的4g稀盐酸只反应2g稀盐酸。剩余的稀盐酸仍然存在。因此,2g样品与稀盐酸充分反应时,刚刚使用的稀盐酸质量为10g。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此时”的含义,题目第三题修改如下:
1.5g碳酸钙与10g稀盐酸反应,求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解法:设反应后得到的溶质质量为X,反应后产生的CO2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 111 - 44
1.5g - x - y
x = 1.665克
y = 0.66g克
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665/(1.5-10-0.66)==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