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库克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当代英国微型小说中的杰作。

这部小说非常迷人,即使对普通读者来说也是如此,因为它的情节曲折,结局出人意料。但作品更大的魅力来自于深刻的主题。“选择”,这个或许有些老生常谈的人生话题,在作者的笔下被演绎得极具气度和深刻哲理。用心去读,相信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人生真谛。

小说以“选择”为题,无疑是准确解读这部小说的唯一方法。但是,关于小说主题的争议也在这里。有人理解为:小说歌颂了萧老太太可贵的择偶精神。我觉得这种说法很肤浅。

试想:1,她坚持爱情,为什么要在富商的儿子和学艺术的穷学生之间徘徊一年?

当然,能够爱情和财富,“两全其美”是人之常情。但请注意,她讨厌的是“与不修边幅的人接触”,她割舍不下的是“富丽堂皇的房子,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尚的衣着,满座的客人,带着一切环游世界”。她渴望的绝不是一般的物质生活!言语之间,他对财富的贪婪昭然若揭。当然,她也向往爱情,但“爱情”在她心中绝不是“更高的价格”!爱情可能只是一种锦上添花的享受。

2.15年前的她和15年后的她不一样了。哪个才是真正的她?

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形容15年前的自己的:“15年前,我还是个笨手笨脚的学生。”“我那时候只知道玩,身上有一种叫自然美的东西,所以两个年轻人同时爱上了我。我至今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爱上我。”从她今天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她对自己的过去是否定的,她对“自然美”也是否定的,她对“爱”的理解是迷茫的。

看作者描述的15年后的她:“她的衣服和屋里的陈设,都透着富贵的气派。她满脸春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把闪闪发光的戒指衬得更加耀眼。她举止文静,既不抚摸头发,也不穿衣服,也不玩狗和茶杯。她深深懂得优雅能给人一种感染力。”"肖太太稍稍停顿了一下,故意给对方一个机会说些恭维话."肖太太环视了一下华丽的客厅,这间客厅曾为一本名为《优雅的房间》的杂志提供过许多照片。

什么是真正的萧夫人,不言而喻。

特别是有一个细节读起来让人不寒而栗:“亲爱的,你真好。”肖太太随口说道。”“我丈夫经常照顾他的朋友,我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么多时间。他工作够忙的了。他为海军上将画的肖像...“这是什么?她是谁?她心里抛弃的那个,让她痛苦了一年无法割舍的那个,其他很多朋友都不值一提。因为她的心在“工作”——赚钱,太忙了!对于这样的人,我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爱!

3.注意作者的叙述语气。作者眼中的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罗宾·库克无疑是一个出色的叙述者。他在叙述时,很注意控制自己的主观感受,为的是不影响读者的阅读感受,增加小说结尾的“意外”效果。但敏感的读者不难从文章前几段的叙述中窥见作者的内心感受。“也许是这样。.....她满脸春风,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她深深懂得,优雅能给人一种感染力。”肖太太稍稍停顿了一下,故意给对方一个机会说了几句恭维话。"

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不是文中“年轻人”的感觉,而是作者的感觉,这是作者的评价。这种叙事语言不是“展示”,而是“讲述”,与下文不同。这种叙述清楚地表明了作者对肖夫人的世故、轻浮和虚荣的极度厌恶。写这篇小说,作者绝不是在歌颂萧夫人对爱情的忠贞!

那么,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呢?

要理解其中的奥妙,我觉得必须紧扣一个矛盾:肖太太选择了一个穷学生,最后却很有钱,却不认为这是“幸运”,强调“选择就是一切”。为什么?

她选择了穷人,却变得富有,真的是她的“选择”决定的吗?

这样一个“笨拙”的女人,她能预测到自己买了一只“潜力股”吗?

讨论这个棘手的问题,首先要从另一个角度来推测:她和肖先生是怎么暴富的?

通过肖太太的口,作者实际上是在暗示“他没有业务技能,也没有亲戚帮他。”也就是说,作者否定了肖先生后来暴富的几种可能性:他既没有亲戚的帮助,也没有那些年的经商本领,当然也没有运气好去碰彩票,继承遗产。那么,原因只有一个:在后来的15年,萧先生抛弃艺术,选择了世俗,学会了经商之术。这绝不是我的主观臆测,但文章里说得很清楚——“他为上将画的肖像。”肖先生画了“画像”,送给“上将”。短短的一句话揭示了他财富的奥秘。显然,他已经不再是那个“浪漫可爱”“没有一点商业技能”的艺术青年了。

这是罗宾·库克的闪光点。这句话不仅导致了小说意想不到的结局,也给了读者深刻理解选择主题的钥匙。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重新品味“选择就是一切”这句话,恍然大悟,萧夫人说的,其实是萧先生的“选择”——这个曾经浪漫的青年艺术家,最终因为爱情选择了世俗,抛弃了艺术,学会了经商,聚敛了财富!

这就是这部小说的意图。这句话背后隐藏的内涵恰恰是这部作品主题的丰富性,也是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所在。如果误认为是萧夫人的“选择”,势必会错过这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