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阅读问答

独特的歌声

我每年都去圆明园。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塘,我去圆明园看荷花,却不见它三四月的绿叶,也不见它五六月的红花。我只想在每年的初冬时节去。

诚然,荷花绿叶之美,无与伦比。它浅而深的绿叶凝结着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像几颗珍珠在透明的翡翠上滚动。这是这池塘里荷花最美的时候吗?“荷叶无限绿”这句名言已经被传唱了无数遍。以前觉得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现在觉得也许事实并非如此。

荷花的红色和美丽是众所周知的,这是事实。它是粉色的,轻盈飘逸,仿佛永远十五六岁。无论在明媚的阳光下,还是在微风细雨中,它那在岸上婀娜多姿,在水底幽幽的神秘影子,都会让人神往。这是这池塘里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日影荷花别样色”这句诗总是说不完。我以前觉得荷花开满红花的时候最美,现在不这么认为了。

那是十几年前的11月,我一个人去圆明园寻找那里最后的秋天。然而,当我徜徉在找不到一片绿叶或一朵红花的荷塘石岸时,我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另一种景色所震撼:圆明园里满是碎石和石柱的倒影中间,有一池残荷——有的枯茎还高高挺立,有的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已被秋风撕裂,有的卷成一团黑球,却依然高高在空中;那些曾经翠绿或金黄的荷花,虽然有的已经变黑,但依然高高地举在空中,有的被风雨摧残,一堆一堆地落在水中,却依然保留着自己的根。看到这些场景,我突然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神奇的莲花世界。

⑤“留残荷听雨”?不,我感觉满水的莲花没有枯萎,没有死。被水覆盖的断枝残茎,是那一池绿艳红的最高升华。你可以从中发现一种美,不是红绿绿的庸俗美,而是破碎凋零中蕴含的自信孤傲的悲凉美。

⑥是桔梗的残叶。它不再用绿叶净化人,用红花迷醉人,而是表达了一种精神和力量。就像圆明园留下的断壁残垣,是一个看似已经被摧毁却永远无法摧毁的符号,是一种不屈的沉默。所以,我想,这一池残荷,正是圆明园荷塘之美。是远胜于色香的绝唱。更有甚者,在隆冬过后,它散落一地的莲子会吐出新芽,用它的绿颜色覆盖这古老的荷塘!

⑦不要“留残荷听雨”,要“听残荷听雨”!倾听它的精神和力量!

18.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加词的意思。(2分)

展馆:

19.④段用描述性的表达写出了残荷的表达,⑤段用表达赞美残荷的精神。(2分)

20.根据需要阅读并欣赏下列句子。(4分)

(1)从修辞角度看:

它浅而深的绿叶凝结着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像几颗珍珠在透明的翡翠上滚动。

赞赏:

(2)从意义上看:

有的叶子早已被秋风撕裂,有的卷成一团黑球,却依然高高地挂在空中。

赞赏:

21.作者在写《残荷》的时候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断柱。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2分)

22.⑦段中“留残莲听雨”和“风雨中听残莲”有什么区别?结合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标题“告别”的含义。(3分)回答18。答案举例:这是指莲花挺拔美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式(形象)讨论和抒情(得分:2分。65438每个空格+0分,第二个空格只有一项答对(不得分)

20.(1)例:句中把“绿叶”比作“透明的翡翠”,把绿叶上的“水露”比作“珍珠”,形象地描述了绿叶的翠绿和晶莹,水露的圆润和灵动。(2)例:句中的“撕”和“卷成一个黑球”等词体现了“秋风”的肃杀,而“仍”和“高举”则突出了残荷叶不屈孤傲的性格。

(评分:4分。如果意思正确或合理,每句2分)

21.答案举例:两人都已满目疮痍,外表残破,精神不屈。(评分:2分。只回答最后两句,大意就对了。如果你从文章中摘录“像圆明园留下的断壁残垣,是一个看似已被摧毁却永远无法摧毁的符号,是一种不屈的沉默”,你会得到1分)

22.答案举例:《留残荷听雨声》重在雨声,表现出一种审美趣味;《风雨中听残荷》突出了感受残荷的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体思路是对的)

23.答案举例:这是指圆明园的残迹虽已毁坏破败,但依然自信超然,表现出一种美好的精神。(评分:3分。大体思路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