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1.语言分析
中考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往往体现在对关键词和诗歌的理解上。
常见问题:(1)这幅对联中最生动的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2)一句话,历来为人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有什么作用?(3)评论与某个词相比,有优劣之分。
预测题:从下列单词中选择一个填空。你会选择哪一个?简说了原因。
答题步骤:(1)解释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展开联想,将单词放入原句中,描述场景。(3)指出这个词衬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对于第三种方式,正确选择一个词,揭示该词在句子(或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要有理有据。(5)预测题,参考第四步,但不同的是,它是基于考生选择的词语,也可以与其他词语进行对比,以增强所选答案的说服力。
如诗歌鉴赏第1期提问: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以用“对”或其他词语代替吗?请简要说明原因。
结束(1)
李商隐
远方,书归梦,唯有空床为敌。阶下青苔红树林,雨中月愁。
注①结束住宅:闲置住宅。②平秋:秋天的代名词。
思路分析:此处若用“对”字,虽相对稳重、浑浑噩噩,但只表现了“空床”与“平秋”的寂寞与冷清,偏向于客观描写。“仇人”二字,既包含了“对”的意思,又传达了一个人睡在空床上,无法承受“素秋”的寂寞,又不得不承受的难以言喻的悲伤。
参考答案
不能用“对”或其他词代替(步骤1)。用“敌”字,既突出了“空床”和“素秋”的孤寒气氛,又表明了空床独眠的人无法忍受“素秋”的冷清凄凉(第二步),表达了诗人心中难以言说的悲伤(第三步)。
思考图片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作,再创作的主要方式是联想和想象,所以这类问题很常见。
常见问题:(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预测性提问:根据诗歌中的一句话或句子中的一个词,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文学语言描绘一幅图画。
回答步骤:(1)描述诗中所示的画面。(2)总结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比如孤独寒冷,宁静美好,瑰丽萧瑟。(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记得要空,具体回答。比如,仅仅回答“表达作者的感伤情怀”是不够的,还要回答他为什么“感伤”。(4)对于预测题,要抓住展开点(关键诗句或词语),明确画面展开的层次顺序,选择恰当的修辞格,用平淡无奇的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第一个问题问:上城的那句“几朵花哭红了”表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惜春吗?为什么?
南柯子
王燕
山黑沉沉的,天气又冷又多雨。几根树枝又亮又湿,哭红了。不要为惜花东风难过。
斗笠朝外,沟渠遍地。艰苦奋斗到底是三农问题。弄一犁水,期待丰年。
(注)①农业、农村、农民:指春耕、夏播、秋收。
思路分析:第一部电影聚焦于农村的美景。前三句描述的是这样一个场景:云密,山暗,天下毛毛雨。花上的水汽汇聚成晶莹的水珠,像一个含泪的少女。非常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
参考答案(1)几张花瓣上有水滴的花的图片(步骤1)。作者并没有把这句话写给惜春(第二步)。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一是作者紧接着“数枝”这句话,说“不要为惜花而悲东风”;第二,在乌云密布,冷雨将至的时候,作者更关心的是“获得足够的水分,期待丰收年。”(第三步)
体会感受
一首诗,从选词造句到营造画面,从选择物象、意象到将感情融入景物,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情感。所以在读一首诗的时候,要结合对作者的理解和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以下是古诗词的常见感受,希望同学们注意:
(1)情感基调:迷恋、悲伤、苦涩、忧郁、孤独、忧伤、寂寞、厌倦、冷静、闲适、喜悦、钦佩、愤怒、坚持、节操、忧国忧民、抑郁、沮丧、开朗、幽默、平淡。
(2)共同主题:忧国忧民、惜古伤今、鄙夷权贵、愤世嫉俗、人才匮乏、爱护山川、退隐田园、爬山享胜、怀念友人与乡愁、思乡亲人、相知相爱、离愁不恨。
(3)不同类型诗歌的不同感受:边塞诗——建功立业的愿望,报效祖国的激情,士子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中妻子的恨意,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对皇帝开疆拓土的不满和与中原不同的惊人风光;时事诗——古人常写时事诗,因一点道理而生,抒发心中之情,如牵挂亲人、送别朋友、思乡、送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致等。古人赞美事物,赋予事物以诗歌,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或借诗歌来表达自己资格不足,被贬到较低地位的痛苦;或者感受到自己没有办法报效国家,不被权力重视的愤怒;或者炫耀自己的离别之情,物是人非;或者描述他的命运,孤独,无助。
常见问题:(1)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2)这首诗(或诗中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包含着怎样的思想感情?(3)有人说这首诗表达了甲的感情,也有人说表达了乙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或者你认为哪种说法更合理?)
预测题:请自行总结或提炼诗中的感情。(是创新开放的题型,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要人云亦云。)
回答步骤:(1)看全诗,仔细体会,结合上面列出的语气,仔细考虑。(2)从诗词中找出感情强烈的关键词,说说表达的是什么情绪。(3)如何或怎样表达情绪。(4)这种情绪如何有利于主题的表达?(5)对于预测,请参考步骤1、2和3。不要局限于自己的观点。只要在事实的基础上稍加分析,自圆其说。
比如古诗词鉴赏中的第二题:请用整首歌简要分析《但原农家住鹦鹉螺岛附近》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4.辨别技能
学生复习备考资料中列出的技巧(包括常用的艺术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方法、修辞方法等。)应该作为重点逐一研究。
常见问题:(1)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2)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3)诗人使用某种手法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预测性问题:试分析一种技巧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或者一种技巧在这首诗中是如何使用的。请简单评价一下。
回答步骤:(1)抓整体,抓典型,剩下的稍微提一下,准确指出用的是什么手法。(2)说明为什么结合诗歌使用这种手法(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3)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比如诗歌鉴赏部分的第二个问题问:作者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主要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用整字内容详细说明。
柳早青?派卢梅坡去。
刘国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都在京师。匆匆聚散,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怎么才能教人不受伤?感受几度,魂飞梦惊。入夜后,我想你,尘随马去,月明扬帆。
注意事项①泛菊:喝菊花酒。②吹梅:打梅花落。
思路分析:“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在这里,作者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他们分别后,就像是云边上的孤雁,深深地承受着失去伴侣的痛苦;再比如水面上的浮萍,四处漂流。这两个字相映成趣,悲凉感人。比起柳永的《玉麟岭》“我怀念,又在千里之外,暮光之城重而广。”境界虽不及,但更是悲情。
◎参考答案主要使用比喻。(第一步)第一部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达离别之痛,第二部用“尘随马去,月帆来”的比喻来表达思念之情。(步骤2)(步骤
点击示例
[主宫]秩序
某人
船过溪径,门前水清如玉。青山阻隔红尘路,白云遍地。都说我找不到和你在一起的哥哥,但是我找不到我的哥哥,我本来是住在鹦鹉岛的。
注①农:我②鹦鹉螺岛:这是“渔人居”的代名词。
思路分析:歌曲描绘了青山白云、门前流水、轻舟小径等一个幽僻而又极其清晰的世界。字里行间,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隐逸情怀。在写法上,模模糊糊地绕着圈子,先创造它的领地,使人有强烈的探究感,句子引用大家熟知的“鹦鹉螺岛”的“渔夫”来指出意思。
参考答案①指出渔夫(隐士)生活的环境是与世隔绝、远离红尘的“世外桃源”,表现了他对所处环境的热爱和自豪;(第一步)(2)写出渔夫(隐士)的超然情怀和隐逸情趣。(第二步)
典型测试问题
钱塘湖春游
白居易
从鼓山寺北侧到嘉亭西侧,湖水刚刚与堤岸持平,云层较低,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几只早起的黄鹂竞相飞到阳光温暖的树上,它们的新燕子在巢里带着泥。
五颜六色的春花会渐渐迷住人们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只能勉强遮住马蹄。我最爱西湖东岸的美,我看不够,尤其是绿杨下的白沙堤。
丰乐阁游春诗三首(上)
欧阳修
树混山鸟鸣,细风荡漾,落花飞舞。鸟儿载歌载舞,醉得明天都醒不过来,春天又回来了。
11.(1)两首诗都是写春景的,只是时间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当时的风景,欧阳修写的是当时的风景。(2分)
(2)欧阳修诗歌的三四句除了拟人,还有哪些修辞手法?两种技法的表现效果如何?浅析诗歌。(4分)
修辞:拟人,(1分)表达效果:(3分)
参考答案
11.(1)早春(或“早春”)、晚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夸张。表达效果: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鸟语花香,生动展现了春天的魅力和生机;夸张地说,酒唤醒了春天,感叹春天的短暂,暗示了诗人珍惜春天的强烈意图(或“暗示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