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逝》的语文考试
痛的是悲痛,我欣赏子君,因为她冒着如霜的冷眼,勇敢地被旧社会的习俗与涓生结合!
到了1925年,鲁迅的世界观处于根本转变的前夜。这时,他主张用“用火与剑”的方法彻底改变社会制度。《伤逝》写于1925年6月,不同于当时流行的歌颂爱情至上的作品,也不同于传统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剧。
鲁迅以小说的形式,将女性婚姻问题和青年知识分子问题与整个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改革联系起来,以此来启蒙广大青年摆脱个性解放和个人奋斗的桎梏,探索新的道路。
创作背景:
五四时期,抱怨婚姻自由的痛苦是许多年轻人的普遍意愿,争取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成为当时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所以在20世纪20年代,98%的小说描写的都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大部分都是关于婚姻不自由的事实。
鲁迅充分肯定了个性解放的反封建意义,但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婚恋自由背后隐藏的危机。早在1923结尾,鲁迅就在演讲中指出“娜拉走后发生了什么”。女性要解放就要用“激烈的战斗”来争取经济权利。“如果经济体制真的改革了,那么当然以上完全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