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重点是什么?

宏微观经济学考试大纲

宏微观经济学是国家教委规定的财经类专业十门核心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基本分析方法,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下面逐章介绍各章节的要求和应该掌握的基本内容。(标“*”的内容为重点内容)。

第一章导言

本章介绍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本章的要点包括:

*(1)稀缺和选择的含义,以及这两个概念与经济学的关系。

(2)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

(3)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

(5)实证分析方法中假设与理论的关系。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这一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之一,介绍价格的形成及其对经济的调节。市场经济是以价格调整为中心的经济,这一章非常重要,因为它解释了市场经济的运作。本章的重点包括:

(1)需求的意义和规律。

*(2)需求变化和需求变化的区别

(3)供给的含义和规律。

*(4)供给变化与供给变化的区别。

*(5)均衡价格的含义。

*(6)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弹性理论的应用。

*(7)供求规律。

(8)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

(9)支持价和最高限价。

(10)蛛网模型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这一章是对消费者行为的分析,通过它我们可以加深对需求定理的理解。本章的重点包括:

*(1)效用、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含义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消费者均衡(数学表达式和图表)。

*(5)边际替代率

*(6)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和特征。

(7)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和价格-消费曲线。

*(8)价格效应分解图,商品分类

第四章企业与生产理论

这一章是对生产者行为的分析,通过它我们可以加深对供给定理的理解。本章的重点包括:

(1)企业及其目标

*(2)短期生产函数(总产出、平均产出和边际产出的关系,生产要素收益递减规律和生产要素合理投入。

*(3)长期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的含义和特征,技术替代边际率和等成本线的含义,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数学表达式和图形)。

(4)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的含义和原因。

第五章成本理论

本章仍然分析生产者的行为,分析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成本是用货币表示生产要素,收益是用货币表示产出。因此,本章分析了用货币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本章的重点包括:

(1)短期和长期的含义和区别

(2)短期成本分类和变化规律

*(3)短期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关系

*(4)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5)机会成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6)长期成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的定义和说明)

第六章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确定

本章分析了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中制造商的行为,即制造商如何通过价格和产量的决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垄断的含义。

*(2)完全竞争市场中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和图表。

*(3)完全垄断市场中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如图所示。

*(4)垄断的差别价格及其公式推导和计算。

第七章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确定

本章分析了完全竞争和垄断市场中制造商的行为,并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本章的重点包括:

*(1)竞争者的垄断行为(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2)产品变化和广告的作用

(3)寡头垄断(数学分析的推导和难度,柯诺模型,折线需求模型,*卡特尔,价格领导)

(4)博弈论的基本思想

第八章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

本章是解释“为谁生产”的问题,即收入分配的决定。分配问题也是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问题。本章第一节介绍了各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的基本原理,这是其他各节的基础。第二节论述了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即市场经济的分配机制。第三部分是关于社会分配。本章的重点包括:

(1)生产要素需求的特征,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需求,成本最小化与生产要素需求,

(2)工资决定和工会在工资决定中的作用。

(3)利息和租金的决定

(4)超额利润的来源。

*(5)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含义。

*(6)公平与效率矛盾的产生和解决

第九章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本章介绍一般均衡的概念和分析思路,并介绍福利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本章着重于:

(1)一般均衡问题的表述

(2)一般均衡模型和两部门图。

(3)福利经济学导论(福利的概念,庇古旧的福利经济学基本思想,*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卡尔多补偿原理)。

第十章微观经济政策

本章讨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以及政府如何运用微观经济政策来纠正它。本章着重于:

*(1)垄断和反垄断政策

*(2)外部影响及其纠正措施

(3)公共物品和公共物品的决策程序

(4)信息不完全和市场失灵(逆向选择、道德风险、委托代理关系和内部人控制)。

(5)公共* * *选择与政府失灵

第二章XI国民收入核算

国民收入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所计算的指标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的标准。本章的重点包括:

*(1)三大产业,GDP的含义及准确理解

(2)2)GDP的计算原则

(3)国民收入核算中五个总量之间的关系。

*(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身份关系(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循环模型和身份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循环模型和身份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循环模型和身份关系)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的确定:收入支出模型

本章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章节,所讨论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和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础。本章的重点包括:

*(1)消费函数的含义,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函数的进一步发展(消费函数之谜,杜森贝里的相对收入假说,弗里德曼的持续收入假说,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

在总供给固定的情况下,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2)两部门经济均衡产出,三部门经济均衡产出,四部门经济均衡产出。

*(3)乘数的含义以及各种乘数的定义和计算。

(4)国民收入的调节原则。

第十三章货币、利率和国民收入

本章介绍了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本章的重点包括:

(1)货币,其功能和货币计算口径

(2)银行系统

*(3)货币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和货币乘数

(4)利率与投资需求、投资的边际效率。

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本章介绍了被解读为凯恩斯理论标准的IS-LM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的意义、求导、斜率、运动都是曲线。

*(2)LM曲线的含义、求导、斜率和移动

(3)肯耶斯陷阱

*(4)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与IS-LM模型

第十五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本章介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和原理。本章的重点包括:

*(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的工具和实施原则、自动稳定器和挤出效应、功能财政。

*(3)货币政策的工具和实施原则

(4)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第十六章国民收入的确定:AD-AS模型

本章在IS-LM模型的基础上讨论了AD-AS模型。本章的重点包括:

*(1)总需求函数的含义,AD曲线(推导,曲线性质的讨论),利用AD曲线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在三种不同的总供给曲线下,总需求变化时国民收入和物价的影响。

(3)古典模型下的AD-AS均衡分析和凯恩斯主义的AD-AS均衡分析。

第十七章通货膨胀和失业

本章运用国民收入理论分析了宏观经济中的两个重要问题。本章的重点包括:

(1)通货膨胀的含义

*(2)通货膨胀的类型和原因

(3)通货膨胀的后果和危害,以及通货膨胀的管理。

(4)充分就业的含义。

*(5)失业的分类和原因,以及自然失业的含义。

*(6)凯恩斯对需求不足导致失业的解释。

*(8)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不同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的不同解读及政策含义。

第十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的重点包括:

*(1)经济增长的含义、特征、来源和因素分析

*(2)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

(4)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6)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划分。

(7)关于经济周期解释的各种理论。

*(8)乘数-加速度原理相互作用理论

第19章初级国际经济学(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