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成分指导材料

首先,明确新材料构成的特点

“新材料成分”中所谓的“新”,是相对于往年的“旧”材料成分而言的。往年的“旧材料作文”一般是有材料的题目作文或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不是。那么是什么样的呢?

请看200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鹰从秃鹰的峰顶俯冲下来,叼走了一只羊羔。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事就好了!于是乌鸦模仿鹰的俯冲姿势,努力练习。

有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好,就从树上冲下来,跳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飞起来,但是它的身体太轻,爪子被羊毛缠住,无论它怎么拍打翅膀都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看见了,问这是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名字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也很可爱!”"

需要对素材有全面的了解,但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来构思构图。独立确定概念、风格和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意思,不要抄袭,也不要抄袭。

只给材料,既不规定题目,也不给题目,要求“全面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笔者认为,这是新材料构成的基本特征。

如果和近几年的热门话题作文对比,会更容易看出它的特点。

新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有两个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之处:

①所有材料提供给考生;

(2)两者都给予考生更大的自由,具体来说就是“三自”:自主、自主文体、自主选题。

差异:

①考试难度不同。

题目作文给考生提供了一个题目,就是限定了一个范围,比如2006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个一个地雕刻一个未完成的大理石,一个小男孩好奇地看着。

男性...

雕像逐渐成形,头部、肩膀、手臂和身体,接着是头发、眼睛、鼻子和嘴巴...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出现在我面前。

小男孩非常惊讶,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她藏在里面?”

雕塑家笑了。他告诉孩子:“石头里什么也没有,但是我用一把切肉刀把我的天使移到了这里。”

请以“在你心中雕刻一个天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题目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题目范围内。

显然是要求“在你心中雕刻一个天使”的题目,考生马上就有了构思作文的立足点,更容易审题。

但是,新的材料构成并没有提供范围和立足点。学生要完全理解材料,选择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去构思作文,显然难度更大。

②观念与物质的关系不同。

题目作文的思路和给定的材料联系不是很紧密,所以有些可以用,甚至不用。比如,所附材料只提供了一个雕塑家的例子,这个例子在构图中可以用,也可以不用。但是,用新材料写作的思路不一样。它必须使用自己作文中的材料(下面会详细讨论),只是考生的态度和角度不同。

总之,新材料作文比旧材料作文更难审题,对材料学习的要求大大提高。

那为什么要用新的材料成分来测试呢?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该题型更符合语文新课程《课程标准大纲》的需要,突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二,考试形式也需要不断更新,不可能是多年的老面孔。

二、抓住两个关键,破解新材料构成

那么,应该如何用新材料写作文呢?根据其“充分了解材料,选择一面,从一个角度构思构图”的特点,要一步步破解。这其中的关键是把握两个问题。

(一)全面了解材料:

以前用旧材料写作时,研究材料相对简单快捷,只要一两分钟。用新材料写作文是不可能的。按照广东高考作文评卷组组长陈妙云教授的要求,阅读材料的时间至少要五分钟。因为这是立意之本,树之根,水之源。而且,在我看来,不仅要充分理解材料,还要恰当地分析材料,因为只有经过分析,理解才能全面深刻。

阅读材料,要了解和分析关于思想内容的几个基本问题:

1.材料的主题是什么?

比如2006年的全国高考卷,它的主题是:通过乌鸦的不自量力模仿老鹰抓羊羔的原因。

事情和牧羊人及其子女的评论表明,人要量力而行,但也要有敢于尝试的精神。

2、材料可以分成几部分?

如上,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第二部分是评论。

3.材料中有多少个角色(或方面)?他们的行为或言论(或这些方面)分别表达了什么意义和价值取向?

还是如上,可以总结如下:

老鹰:熟练而成功地抓住了小羊。

②乌鸦:贪多嚼不烂,就会失败,就会错误地向鹰学习(鹰“潜水”,乌鸦“从树上冲”)。

牧羊人:认为乌鸦不自量力是可笑的。

4孩子:觉得乌鸦也有可爱的另一面(敢于尝试)。

当这些问题弄清楚了,任务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2)选边,从一个角度构思构图。

这是第二个任务。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什么是“简介”?什么是“角度”?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侧”的意思是“旁边的那一面”。一个立方体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看作是边。同样,一件事、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呈现出多面性。就一篇文章的内容而言,可以包含多面。分解时,要采用分类的方法。众所周知,《东郭先生》这个故事,根据其思想意义,揭示了狼的凶残本性,批判了东郭先生的糊涂和欺骗,歌颂了农民的聪明和机智。再比如200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也是按照思想意义来分的。有肯定鹰的一面,有批评乌鸦不自量力的一面,有说明牧羊人看到问题抓住本质的一面,有说明孩子看问题全面的一面,等等。只要充分理解材料的内容,这个问题并不难。

你已经选择了一边,然后你要选择一个角度。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看这一面,立意含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角度”的意思是“看事物的起点”。对于同一件事,站在不同当事人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发现。还是以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事情:

①从鹰的角度来看:

你可以凭借力量和技巧获得成功。

②从乌鸦的角度来看:

不学无术或不学别人技术的本质是注定要失败的。

③从鹰与乌鸦的对比来看:

有实力有本事就能成功,否则必然失败;如果你向别人学习,你就不会成功。

④从牧羊人的角度看:

得意忘形,贪多嚼不烂是可笑的。

(5)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乌鸦虽然不会啃牙齿,但还是有可爱的一面,敢于尝试。

⑥从牧羊人和孩子的比较来看:

看问题还是全面一点好。

有了这样的分析,你的构思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范围,你就可以选择一个侧面和角度来写作了。写作时也要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不能在材料的基础上盲目讨论材料。

肯定会有人问,高低边和角度有区别吗,或者说哪个边和角度最好?在这个问题上,陈妙云教授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关系,没有优劣之分。关键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写,都要扣住素材的主题或者部分主题。如果从鹰的角度来写,一定要涉及到主角乌鸦,用乌鸦来反证,证明自己要失败了。选择其他角度也是如此。这也是要求大家在充分理解材料的同时,对材料的主题进行总结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以2007年春季上海高考作文为例。它的标题是:

阅读以下提示,按要求写作。去过很多地方,我们来了又去;曾经有很多事情,我们经历过,忘记了;有过很多很多朋友,有过相遇,也有过分离...那种我们从未有过的感觉,岁月轻轻送来。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诗),题目自拟。

这也是一篇新的材料作文,但它选择的材料不同寻常,像一首散文诗。因为材料像散文诗,不是短篇小说,所以更难把握,难度更大,审题任务更艰巨。

为了处理这种新的材料成分,裂解程序基本上与上面提到的相同。不同的是,当我们充分理解了材料,我们应该抓住散文诗的特点来分析它。

材料的第一部分是三个平行的句子,描述了人生旅途中的三种情况。第二部分是概述,说因为时间的推移,我对过去这三种情况有了新的认识。由此推导出的主题是:时间丰富和成熟了人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个主题,我们一般可以把材料中的三种情况看作三面,即“场所”、“事物”、“朋友”。比如写农村老家的时候,小时候去过几次,没觉得有什么可留念的。但是读了高中之后,城市生活的喧嚣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清新,和谐,简单。再比如写我有几次沉迷上网,和父母吵架。长大后才知道父母的苦心和自己的荒唐。再比如和朋友交往几次,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最好选择一个个体(也就是你自己)或者写别人。

也可以写一篇议论文,选择一种或几种情况作为论据,阐明时间会丰富和成熟人的思想感情。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得到一点启示,就是在分析材料的时候,首先要判断材料的文体特征,然后根据文体特征去理解和分析材料。

三、备考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作文一定要相关。

切记“符合题意”(即切题)是高考作文阅卷的第一关键标准。所以要多做“多角度分析材料”和写作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审查材料和撰写新材料的能力。

最近有幸听到陈妙云教授介绍广东高考作文阅卷情况。她反复强调这一点,希望考生的作文一定要先切题,否则再好再精彩,也只能被判定为四类作文,不及格。举个例子,

2006年全国高考试卷,一个同学误解了材料,写了一篇“保护动物”的文章,写得很好,但还是被判不及格。“切中要害”(即切中要害)就像文章建筑的墙基。墙基歪了,盖的再好,再漂亮,楼也会塌。

为此,要多做“材料多角度分析”的训练,提高对材料的考查能力。说清楚写出来,不用胡,就像上面的2006年全国高考和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题分析一样。熟能生巧。反复训练,复习资料的能力一定会增强。

并做一些书面训练。不仅要在复习材料的时候要切题,写材料的时候也要切题。你应该把问题的意思牢牢地写在每一个地方,不要分散你的注意力。因为文中任何一句题外话(比如一段话)都会被扣分。

2.千万不要猜测、抄袭或剽窃。

参加考试就是要脚踏实地,提高自己的能力。绝不能有侥幸心理和机会主义。猜题是百年一遇的事,徒劳无功;间作抄袭总会露出马脚,抛鸡不蚀把米。有同学提前准备了《万能》的开头和结尾,现场的时候稍微用一下。结果不伦不类,却引起了审稿人的反感,被扣分。

相反,我们应该多看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文章和社会新闻评论,进行积极的换位思考,比如这样的题目怎么写,我能不能写出类似的文章,如果我写出来会有什么不同等等,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3.端正文风,语言要准确、简洁、流畅。

近年来,中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种不良倾向,即一味追求语言的华丽,不求表达的准确简洁。反而一味堆砌文字,让人陷入云里雾里。这种不良文风引起了写作界的警惕,遭到了强烈反对。陈妙云教授曾经举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一个学生的高考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轻轻拂去覆盖心房的薄尘,打开心扉的幽幽水晶盒,一束卡兰烟花像精灵一样翩翩起舞,映衬着整个透明无瑕的世界。正是这灵动的火焰蓝,闪现出许多激荡的灵魂,成为我永生不可磨灭的纪念。

乍一看似乎很美,但实际上语言充满了疾病,晦涩混乱,华而不实。比如“幽幽”、“灵动”、“无瑕”都不是恰当的形容,而“卡兰”、“火红蓝”都是杜撰出来的词。你心中的烟火如何能映出整个无瑕的世界?激荡的灵魂如何闪现?这些又怎么会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呢?等待提问让读者喜欢读天书。这样的文章会被扣很多分。

相反,语言准确、简洁、流畅的文章给人一种亲和力,容易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