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怎么复习

进入高三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用什么样的复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或尽可能接近既定的目标。这里给考生推荐的是三轮复习法。

三轮复习法中,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段,每段的复习目的不同,时间长短也不同。8月中旬到3月初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通过基础能力;第二轮复习是3月上旬到5月中旬,以综合能力突破为主要目的;第三轮复习是5月中旬到5月底,主要目的是提高应试能力。

第一轮审查

第一轮复习要注重双基础,全面阅读教材,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高考强调学习

学科知识结构中基础性、核心性、可复制性的内容,充分展现了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如时间计算、区域空间判断、气温下降速率和气候类型判断、工业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城市商业网点和区域结构研究等。

第一轮复习要查漏补缺,彻底清除知识结构中的理解障碍。在此基础上,对地理和科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使知识系统化。同时与单位培训相结合,提高应用能力。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时候,我们还需要选择一种复习方法。我们给你以下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自然地理应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自然地理学强调原理和规律的应用,并将其与实践相结合。

分析和解决问题。人文地理学强调宏观整体分析。人文地理部分,强调观点和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区域地理的重点是基于图表的学习方法。区域地理学强调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影像图表的判读技巧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宏观把握知识结构,微观做案例分析。

地理高考越来越脱离教材本身,要求以教材为基本载体,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基本地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建立学生的基础和宏观知识结构成为地理知识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分析已经成为流行的学习方法之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核心知识的内涵:基本空间结构;地理解释分析和初步绘制图标技能;基本地理概念、规律和原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外时政要点的地理背景分析。学科内综合主要是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理论应用与实际问题的综合。

3.技能和能力培训

主要包括地图基本功;时间计算;等值线图解释;地形剖面图;图表、折线图、

直方图和圆形百分比图的阅读和绘制;自然因素分析和社会经济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景观分析;阅读和分析分布图;数据阅读和信息提取、识别、判断和反思能力;能够简明地推断或解释地理规律和原理;描述、概括和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的能力;对地理事物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并尝试创造性地解释和解决地理问题,等等。

4.实现空间定位。

地理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句空话,应该落实到教学设计和复习设计中。比如空间的概念

并可以进行如下设计:第一步,选择一条重要的经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子午线、20W、160W、120、E),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网格经纬仪,想象它的旋转。第二步,在复习大陆和海洋的基础上,在脑海中想象十条线经过的大陆、大磁、重要地形和气候带。这时,你脑海中形成的经纬仪已经变成了一个扁平的地球仪;第三步,在复习高中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十线所经过的地理事物,如工业区、农业区、重要国家、城市、港口、交通线、矿业基地、旅游点等。此时,我心目中的地球仪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地球。

中国空间定位应把握四点和主要经纬线,明确中国的范围和位置;把握边界地理事物,明确相对位置。如山界(三大台阶,主界山);河流边界(例如,沿黄河和长江等。).其他主要界线:秦岭淮河线、长城、季风与非季风区、流入流出区、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年降水量800 mm、400 mm、200 mm线、中国人口线、京哈-景光线、陇海-蓝欣线等铁路。

以中国行政地图为基础,不断构建中国空间地图。主要包括中国行政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江河湖泊图、中国资源能源图、中国农业图、中国工业图、中国人口城市图、中国交通图、中国区划图。世界地图主要包括世界行政区域图、世界气候图、世界自然带图、世界交通图和世界区划图。

5.建立联系线索,便于提取和应用。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是对已知知识的加工和重组,需要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明确联系方式和方向,这样当你遇到新的问题时,你就可以提取应用了。在新的指导思想下,旧知识经过重组、归纳、联系和迁移,成为“有组织的”新知识。例如:

空间分布的密切或比较关系,如:世界大陆分布-板块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年轻褶皱山脉分布-年轻高原分布-部分有色金属分布-古高原分布-主要平原分布-与冲击平原有关的大河分布。

地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如:地球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气压带中的风带分布――洋流分布――气候类型分布――自然植被分布――自然带分布――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农作物分布。地球自转――昼夜交替――终止线运动――当地时差――时区划分――时区计算。地球在远日点附近移动-七月初-北极附近的极端日-早上线在北极圈内。

地理事物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各种外部地质作用、各种工业部门、构成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种要素(如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 *影响或* * *影响同一地理事物的因素(如影响气候的因素)、形成同一地理事物的诸多条件(如土壤形成的条件、形成大气环流的压力带、商业中心的形成)。

地理事物之间的主次从属关系,如:气候要素及其所包含的温度、降水、气压、风力;外部地质作用及其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自然资源及其土地资源、空气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地理对象的大小包括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统和其他行星系统;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和陆地水——地表水(河水、湖水、冰川)和地下水(潜水、承压水);农作物-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等。;能源资源-常规能源-矿物能源-煤、石油等。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每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的联系。同时,开展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知识进行专项复习,可以使大家的知识更加系统和有条理,也可以培养考生分析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的能力。划分复习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为您推荐以下一种:

1.地球运动系统。包括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水的运动,地壳和地表物质的运动,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这个题目的内容在教材中属于不同的单元,但它们是有内在联系的。可以提问让考生思考,比如地球运动是否会引起大气运动和水的运动。这就要求考生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来分析问题,从而推断地理事物的成因和规律,也从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和分布来推断成因。

2.人地关系系统。包括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在复习人口问题时,传统的、过渡性的选修新老教材存在明显矛盾,新教材更合理、更科学,所以在复习中应以新教材为准。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贯穿于教材的许多单元。我们应该把它们从教科书中提取出来,分析它们的成因、规律和对策。

3.区域地理系统。它包括自然区域、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城市区域等。有人说区域地理是地理考题的瓶颈,这样想也不过分,因为区域地理是文科综合考试的起点,高考涉及的社会热点本质上都是区域性的。所以考生一定要对区域位置有一个清晰的概念,才能有很强的适应能力。本课题市区新旧教材有差异。对于工业区和居住区在城市区域结构和功能分区中的位置,新教材采用了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因此采用新教材更为合理。

4.地理海图系统。包括日照图、等值线图、统计图、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和地理计算。图表分析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高考考察考生分析判断能力的理想手段。图表的阅读和分析水平直接影响考生在高考中的表现。在专项复习中,要求考生实现图形转换和图图转换,能够从图表中全面地总结和阅读各种信息,找出有用的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大家进入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个阶段,每个人都应该想到

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由于时间有限,我建议学生采取这种方法:

1.梳理知识,薄读厚书。地理知识很多,没有头绪是不可能考好的。但是记的太多太少都是不可能的。最后阶段,抓住主要知识,看大纲,可以事半功倍。比如自然地理部分,要在“懂”字上下功夫,让所有的人都能懂。人文地理要“精”,用最简单的话记住要点。

2.重视地图,把握地理核心。地图是地理学独特的知识载体,地理知识、原理、规律和评估形式都集成在地图中。掌握了地图,就掌握了地理脉络。而且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图形比单词更容易记忆,可以说是地理最好的学习方法。复习可以从地图入手,把地理分布和演变规律在地图上付诸实践。比如复习中国地理,请参考10的地图。即:中国行政地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电、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和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看图,记图,甚至一张一张地画图,你就掌握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另外适当做一些地理考试图形的练习。如:地理景观图、地理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卡通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有必要熟悉这些图的特点和解法。

3.区分概念,回答问题。地理概念多,有些同学不重视,考试时经常因为混乱而丢分。最后阶段要有意识地比较一些相近的概念,了解其内涵和外延,以免在考试中答非所问。如:地形、地貌、地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以及地质构造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原理,突出解题思路。地理是一门“理”的学科,要讲清楚原理,掌握规律,解决好地理问题。因此,我们应该认真理解地理的重要原理和规律。回答问题时,不能谈及此事。关键是掌握解题思路。比如区位因素的分析要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河流的水文特性,包括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冰河期等。

5.做题得当,训练解题能力。当然,习题要在最后阶段做,可以考验对知识的把握,开阔思路,训练各种能力。但是题要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可以找一些近几年的高考真题。但是注意不要用做题代替对知识的复习,或者过多的钻研难题。做完题后,你要思考一下。问题主要考核哪些知识?考什么能力?明确问题意图,可以举一反三,提高能力。

6.关注热点,了解热点问题。近几年高考不回避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等知识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解释和评价。因此,了解热点问题的相关知识,掌握热点地区的自然地理、自然环境特征、经济活动的分布情况,也是现阶段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具体来说,考生要关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社会发展问题和中国国情问题。地理学科(或主要是地理学科)中的热点知识可能包括: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如太阳磁暴对电网的影响)、温室效应与臭氧洞、华西秋雨与渭河洪水、江淮梅雨、气象灾害与自然灾害、赤潮、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北调、能源问题(如石油)、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与流域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