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上的术语解释
1.有教无类:是孔子的办学原则,规定了孔子办私塾的教育目标。其基本含义是不分中国人和外国人,扩大教育对象,让那些愿意学习但在学术能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被允许的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的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的发展趋势。
2.学在官: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礼不能次于庶人,学术和教育由皇宫和各级政府控制,礼器全部由政府控制,民众没有条件举办学术活动,也没有学校。(2)无论官员与教师,学校位于政府,官员既是教育官员又是学校教师。(3)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合一,教育与行政合一。
3、三大程序八项
《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显德性,亲民,止于至善。”意思是:弘扬美好的道德,进而使人弃旧换新,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第一个重在修身,第二个重在管人,第三个才是终极目标。这是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习而做人目标的纲领性表述,也是朱称之为“三纲领”的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最清晰的概述。为了实现大学教育的三大目标,《大学》还提出了八个步骤,朱称之为“八项”。“八项”是按照大学教育的纲领来完成“修身、齐家”的教育目的的一整套程序,八项的核心是修身。
外国教育史:
1,苏格拉底教学法:苏格拉底提出并采用了一种教学方法,即“问答法”。他在教学生的时候,并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各种道理,或者传授各种具体知识,而是向学生提问,让学生回答,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正确的结论靠近。他的问答教学法也被称为助产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启发式教学法,影响广泛。
2.骑士教育:是中世纪西欧世俗封建主的教育,是封建庄园经济和封建等级政治的产物。这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侠义精神和勇往直前、忠君尊主的技能。他们重点学习骑士的七项技能,即骑马、游泳、掷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他们的内容注重宗教和道德品质,以发展军事作战能力为主要目的,文化知识极其贫乏。
3.要素主义教育: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巴莱和科南特。主要观点有:尖锐反对美国进步教育思想;把人类文化中的* * *相同元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过程必须是训练智慧的过程;强调学生必须努力学习,专心学习;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