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大纲第一卷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一战后的世界新格局

一. "两极"和"冷战"

2.两极格局的形成: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为了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美国放弃了与苏联的战时同盟,转而反苏。1949年12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签订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一个反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

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史称“华沙条约”,成立了军事政治集团,以抗衡北约。被称为“华月”。

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抗格局的形成。

3.战后美国为什么奉行“冷战”政策?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想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 * *生产体系将是它控制世界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

4.冷战与霸权:北约成立前,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美国将采取除军事打击以外的一切手段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敌对行动。人们称之为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冷战的象征)。

5.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的霸权主义也有所扩张,在军事上成为与美国并列的超级大国,两个超级大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霸权的极端体现。)

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美苏争霸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

6.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执政党丧失了政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意味着两大集团对抗的结束。

7.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意味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抗的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日本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欧洲加快了一体化进程,世界正在向多极化发展。

第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20世纪90年代,东欧国家和苏联的执政党失去了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改变。

2.表现: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南斯拉夫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被瓜分。

苏联分裂成15个独立国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第三,“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1.冷战后,大多数国家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反对建立一国独大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祷和平,维护和平的力量与日俱增。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也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2.冷战后的国际形势。

(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构成严重威胁(2001 9。11)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也有新的表现。(美国)

普遍和平和局部战争是当今世界的基本趋势。

3.根据1999和20019美国轰炸南斯拉夫。11事件,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导致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势力的壮大,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贫富差距的扩大,不同宗教之间的纷争,历史遗留的问题。

4.美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在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巴以冲突和轰炸伊拉克的行动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无视国际社会的反战呼声,干涉别国事务,以霸权和强大的残暴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所奉行的一套价值观。它不仅是战争的组织者,而且在战争中推波助澜,加剧地区冲突,使世界更加不稳定。"9?“11”恐怖袭击事件是恐怖分子对美国政府的报复,却给美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4.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又一主题。

(1)战后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条件是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2)存在的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贫富差距悬殊,落后、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

(3)发展问题的突出表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也称南北问题。

(4)南北问题的根源: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些发展中国家独立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会拉大贫富差距)。

(5)冷战结束后,南北关系总体趋向缓和,但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6)如何解决南北问题?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改变。这需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7)亚非拉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追求:争取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消除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五、殖民体系的解体(战后世界最重大的变化之一)

1,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他国家也实现了独立。

2.作为最大的殖民国家,印度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65438年至0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表达了独立的亚非人民掌握自己命运的共同愿望。

4.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非洲大陆,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结束。

5.解释战后亚非国家崛起的事件。

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的完成,结束了殖民统治时代;亚非会议的成功召开;亚洲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77国集团”的成立;中东国家觉醒等事件。

第六,各国对现代化的追求

1.在二战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加上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1950-1970)。

2.独立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省和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二战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3.65438年至0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77国集团联合宣言》,要求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这表明发展中国家正在作为一支重要力量崛起。

第二,* * *和国家的风雨历程

第一,巩固新政权

1.措施: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和平解放西藏,建立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经济,进行土地改革。

2.抗美援朝:1950年6月,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出兵朝鲜。为了保家卫国,1950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1953年7月,美国被迫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3.试从当时的世界形势、力量对比、军队士气、地理因素谈一下这位美国将军所说的:“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的战争。”

美军离家远,战线太长,对地形和作战条件的适应能力不如中国军队。(例如,中国和朝鲜军队依靠人力和畜力运输物资。虽然在某些方面受到很大限制,但是灵活,不受高速公路限制;只要有路可走,他们就可以上前线,上边路,上敌后。联合国军恰恰相反。它必须依靠卡车在公路上运输物资,而公路最容易被路障切断。)

志愿军战士不怕暴力,勇于牺牲;作战训练有素,尤其擅长打夜战;敢打敢拼,气势和决心十足。

侵略朝鲜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抗美援朝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第二,进入社会主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农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这表明我国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首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工业指日可待:中国逐渐改变了落后的工业面貌,开始走向社会主义工业化。1953年末,鞍钢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7号炼铁高炉提前完工。与此同时,建立了新的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和汽车制造。到1956,中国第一家生产卡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成功试制了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交通: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毛泽东称之为“一桥飞架南北,护城河变通途”,形象地描述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伟气势及其在我国南北交通中的重要作用;“一五”期间,中国修建了30多条铁路,在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还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便利了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错误和挫折

1,错误表现:1958,全国掀起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中,有高指标、盲目指挥、作风浮夸和“* * *风”;1966-1976发动了“文革”。

2.错误原因: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急于求成,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经历了很大的曲折。

3.危害:大跃进造成农民工比例严重失衡;人民公社运动损害了人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道路飞跃和人民公社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

“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迫害干部和知识分子。

4.启示: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崇拜,同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主要在教科书中)

第四,“两弹一星”精神永存。

1.新时期英雄模范人物:黄继光、王进喜、雷锋、焦。

2.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研制成功:1964 10 16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用长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3.我们发展核装置是为了保卫国家安全。我们反对制造和扩散核武器。

4.(理解)“爱国、开拓、求实、奉献”的铁人精神,包括“为祖国分忧、为民族奋斗”的爱国精神,无私奋斗的精神,为革命“练苦功、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老黄牛”精神等。正是有了这种“铁人精神”,石油战线的工人们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大庆石油会战,终于结束了中国缺油的历史。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弹一星”精神不仅表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科技创新精神。

第三,现代化的新时代

动词 (verb的缩写)改革开放时代(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

1.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进入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2.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改革开放。

3.改革:从农村开始,1979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安徽凤阳小岗村18农民收养。)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由单一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公有制经济转变。

4.对外开放地区由沿海向内陆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陆”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改革从沿海开始。1980年,中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在这些地方设立特区的作用是以各种形式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这些地方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说明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四大件”指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收音机,俗称“三转一环”,是当时普通家庭的高档消费品,代表着较高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后,“新四大件”(彩电、电脑、手机、VCD)取代了“老四大件”。

现在相机,可口可乐,麦当劳,VCD,DVD,音响都进入了人们的生活。

六、“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2.什么是“一国两制”?

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省、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一国两制”的实践。7月0点1997,香港(从英国)顺利回归;1999 65438+2月20日,澳门(从葡萄牙)回到祖国的怀抱。

4.香港回归的意义:宣告了英国在香港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的结束,中国人民洗清了百年国耻。中国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港澳顺利回归说明了什么?(什么原因?)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的“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

6.中国为什么要照顾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历史和现实?

香港从1842开始就是英国的殖民地,历史超过100年。但是,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实现香港主权的回归。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香港经济开始腾飞,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自由港,在国际经济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香港可以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一国两制”是根据香港的历史和现实提出的。

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省后,台湾省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对立的。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省的经济也经历了快速增长。“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省的特殊情况,允许台湾省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保留自己的军队。

7.台湾省问题和港澳问题有什么区别?

香港100多年前割让给英国,澳门400多年前被葡萄牙占领。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殖民,遭受殖民统治。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1949年,国民党退守台湾省,建立政权。但大陆和台湾省是国家内部事务,和占领港澳有很大区别。

8.阻碍台湾省与大陆统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二)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严重阻碍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8.中国在台湾省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9.中美关系变化: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和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1971年: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开始接触,关系转好;1972:关系改善;1979:中美建交。

10.为什么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变化?中美关系有好的势头吗?

在美国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曾在一份报告中说:“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口的国家的贡献,建立一个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想象的。”)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对美关系正常化可以牵制苏联,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因此,改善两国关系是双方的共同要求。

尼克松和周恩来的握手表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与此同时,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两种制度的对立逐渐被美苏争霸所取代,于是出现了这一中美关系史上令人难忘的镜头。

11.新世纪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

2001 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2001年,中国和中亚五国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12,7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1971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然后很多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

1.为什么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国民文化素质还不够高;具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并不完善,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中国在新世纪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方面,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有可能争取长期的国际和平;世界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挑战: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差距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如果不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就会拉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中国发展现状:人类进入21世纪,中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总体小康水平仍是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

4.展望:新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5.对青年的要求: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着眼小康社会发展目标,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6.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教育水平: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占GDP的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生活条件:虽然人民生活条件较改革开放前有了很大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住房建设相对落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人均GDP: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