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自考论文题目

自考治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一、治安管理方向

1.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

2.公安机关大走访效果分析。

3.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4.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模式。

6.跨区域多警种警务合作模式研究。

7.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设想。

8.公安机关警务合作中的统一指挥研究。

9.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的演变。

10、社区安全设施建设及预防犯罪业绩

11,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论警察巡逻制度的创新。

13.从公共管理角度谈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14,新世纪加强警察公私关系建设的途径

15,论警察权力的道德约束机制

16,警察责任工作机制研究

17.论公安机关服务理念和服务体系的创新。

18,关于建设服务型公安机关的理论与实践

19,谈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20.对公安民警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21,浅谈激励在警察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22、基层公安机关服务体系现状分析及改革思路。

23、关于对公安领导人员权力使用的监控。

24.论警察激励机制的构建

25.对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层级设置的思考

26、关于提高基层公安部门工作质量的办法。

27、关于提高基层公安部门绩效的工作机制。

28、关于监督公安经费支出。

29.论公安机关的规范化管理

30.公安机关政府采购管理探析

31,谈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32、当前公安机关经费和实际需求分析。

33、关于公安财务管理适应国家金融改革的问题。

34、关于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率

35、分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和使用情况。

36.节约型公安机关建设研究

37、关于公安装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公安机关实行新的财政收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9、关于公安装备标准体系。

40、浅谈岗位责任制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41,当前公安机关实施目标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42、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分析

43、关于增强公安机关凝聚力的途径。

44.论公安新闻发布会的有效组织

45、关于质量管理在公安机关的应用。

46.应对警察危机的策略

47.公安机关危机公关的对策

48、关于基层公安部门工作绩效评估。

49.论公安机关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及其引导策略。

50.公安机关如何构建信访长效机制?

51,论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52.警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53.对公安机关优待制度的思考。

54、社区警察角色分析及工作技能要求

55.中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56、从市政管理看城市警察的职能。

57.街头巡逻中见警率和反应时的研究。

58.对派出所绩效考核的思考。

59、关于治安管理的效率。

60.论公安领导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61,论警务公开与公安组织绩效提升

62.论公安指挥中心的职能

63、社会治安预警机制研究。

64.论公安领导

65.论公安领导如何有效运用权力?

66、论公安统计对公安决策的意义。

67、政府应急管理框架下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研究。

68.公安机关应急管理的任务、特点及对策

69、关于构建公共安全决策咨询机制

70.论公安领导的决策艺术。

71,论公安统计资源的开发利用

72.中国公安指挥系统研究

73、社会安全稳定因素分析和预警机制建设。

74、关于公安信息安全组织管理。

75.论应急警察现场指挥的情报信息工作。

76、突发事件警情评估方法研究。

77、公安决策创新与超优目标设计思路。

78.论大型活动公共安全管理的社会合作机制。

79、大型活动* * *安全风险评估

80、关于公安统计改革适应社会治安动态管理的要求。

81,公安指挥情报信息保障系统研究

82.公安派出所综合业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83.论警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84、人口管理信息研究

85、关于开发公安机关信息资源。

86、论公安信息系统对提高警力的意义。

87.电子警务与电子政务的关系研究。

88.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研究。

89.论公安信息的安全管理

90.公安信息标准化研究

91,电子警务若干问题研究

92、网络环境下的公共安全研究。

93.公安组织评估的基本技术方法研究。

94.电子警务实现方法研究。

95.公安机关办公自动化研究

96.论公安信息化与警务效率的提高

97.电子警务工作模式研究

98.公安组织评估的基本要素研究

99.城市公共安全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100,电子警务与公安管理创新

101,国外警务信息化建设研究

102,关于如何实现公安管理信息化

103,警务协作的内容与模式研究

104,公安机关紧急出警处置现场指挥研究

105,公安指挥与处置警务预案研究

警务合作中的指挥关系研究

107,论指挥中心在公安指挥中的作用。

108,公安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研究。

109,关于如何提高公安指挥效能

110,公安指挥机制建设的重点和难点

111.论公安机关警务合作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

公安指挥模拟训练系统的开发。

113,基层公安机关警力配置的分析与改进

114,关于加强公安监管的途径

115,思考当前警务督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6,关于公安机关领导干部行政问责制建设

117,如何加强对公安机关“一把手”的监督?

118,用权变理论管理警察人力资源——对警力不足的思考

119,关于公安机关合理设置警种的思考

120,基层公安机关行政改革研究

121,公安机关行政权威丧失研究

122,警力下沉的理性思考

123,公安基层基础建设的战略思考

124,现代国家建设理论与公安行政改革新思路

125,论和谐社会与公安执法的改进

126,公安机关队伍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127,谈新闻媒体在公安工作中的作用

128,公安机关人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129,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

130,谈“战训一体”的公安教育训练模式

131,公安机关人才选拔机制研究

132,公安民警考核方法研究

133,公安警察职位分类研究

134、见习警察职业资格标准及形式

135,公安民警素质结构分析

136,公安机关“优待警”保障机制研究

137,论新时期公安文化建设的途径

138,公安行政职能转变研究

139,构建服务型警务模式之我见

140,论国外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与借鉴

141,关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础工作

142,警察权力腐败分析

143,对公安机关上次调整措施的反思。

144,关于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45,论警察权力运行的规范与制约

146,如何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权威

147,关于公安机关内部监督机构的整合

148,当前公安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149,关于发展和完善警务督察工作机制

150,关于实施现场监督

151,关于提高警务督察效率

152,如何构建公安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153,如何加强对基层公安领导的监督

154,关于公安行政执法监督

155,基层公安机关培训效果评估

156,论公安行政伦理

157,建设学习型警察队伍的条件分析

警察绩效评估的价值分析

159,关于警察绩效的“评估链”

160,关于公众见义勇为行为的经济分析。

161,警力下沉的经济分析

162,基层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研究

论公安行政人格的完善

164.对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正的思考。

165,暴力袭警与警察执法权益保护

论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167,论公安机关腐败治理体系建设

第二,刑事证据的走向

168.论法定证据制度的概念、特征及其评价。

169,论中国封建社会证据制度的基本特征。

170,关于自由心证制度

171,自由心证原则和判断证据的标准

172,完善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立法构想

173,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特点

174,论新中国证据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175,关于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则

176,论“无罪推定”在我国刑事诉讼中的具体适用

177,无罪推定的真实内涵

178,关于证据不足不起诉案件的证据适用问题。

179,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实施与偏离

180,关于疑罪从无原则的具体适用

181.任何人不被强迫作不利于自己的证言的原则及其程序保障。

182,犯罪疑案及其处理

183,从国外立法看我国无罪推定制度

184,论刑事证据的基本属性

185,关于刑事证据概念的思考

186,证据相关性的含义及其判断

187,证据的相关性

188,论证据的关联性与案件调查的应用

189,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及其制度完善

190,刑事诉讼证据能力初探

191.论刑事证据的证明力对证明力的影响。

192,关于强证据和弱证据

193,论证据意识

194,关于物证

195,论物证的概念及其证明力的特征

196,论现场微量物证的检测功能

论书证收集的程序保障。

198,关于书证

199,论书证的特征及其证明力

200、论证资格问题

201,关于青年证人的资格

202、关于刑事诉讼中证人拒绝作证的问题。

203、证人拒绝作证的性质及法律对策。

204、在刑事诉讼中,证人不作证的法律责任。

205、刑事案件证人拒绝调查制度的立法构想。

206、关于公民的免证权。

207、证人的作证义务。

208、关于强制证人作证的合理性。

209、完善证人证言制度的立法构想。

210,论证人证言的二重性

211,关于排除非证据性证人陈述

212,谚语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213,关于建立和完善证人保护制度的研究

214、证人证言的特点及适用

215,证人证言失真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216,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保护制度

217,警察出庭作证若干问题研究

218,关于单位或组织出具刑事证言的违法性。

219,论被害人陈述证明力的特征

220,关于强奸案中受害者陈述证明力的初步研究。

221,被害精神病人陈述的法律效力分析

222、关于被害人陈述的收集和审查判断。

223、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

224、谈共犯口供的法律性质和证明作用。

225、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证据价值。

226、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

227、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

228、举证责任与犯罪嫌疑人如实陈述。

229、关于口供的特征和适用。

230、论“零口供”与沉默权的关系。

231,毒品犯罪案件中口供的辨认与鉴定

232.论“重证据轻口供”原则

233、关于刑事诉讼中的口供规则制度。

234、关于我国口供补强证据的规则。

235、关于询问调查笔录的法律性质。

236、关于司法精神病鉴定的作用。

237、关于鉴定结论和审查判断的证明力的特点。

238、论中国的专家系统。

239、关于鉴定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

240、关于我国司法鉴定制度的改革和立法完善。

241.论测谎结论的证据能力和价值判断。

242、谈谈测谎技术在侦查领域的应用。

243.测谎及其结论的争议与分析。

244、论指纹检测技术在侦破案件中的作用。

245、刑事鉴定结论的若干问题。

246、刑事诉讼中鉴定的性质和范围

247、关于勘验检查笔录的概念及其证明力。

248、关于视听资料在侦查中的应用。

249、视听资料和证据的收集与应用

250、论视听资料在诉讼中的意义和应用。

251,论视听资料的意义和证明

252、关于私录视听资料的证据价值。

253、关于排除和接受私录视听资料的问题。

254、论计算机数据的证据价值。

255、关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固定。

256、关于电子数据信息的证据效力。

257、关于网络犯罪的证据收集及其采信规则。

258、电子证据规则体系研究。

259、关于刑事证据的分类。

260、关于原始证据和证据的适用规则。

261,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262、关于传闻证据及其排除规则。

263、关于传闻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264、论传闻证据规则的意义和价值。

265、论直接证据及其适用规则。

266、关于间接证据及其适用规则。

267、论间接证据证明力的特征。

268、关于间接证据的证明方法。

269、如何利用间接证据认定犯罪事实?

270、论间接证据在预审中的作用。

271,论言词证据及其适用规则

272、关于言词证据的审查和判断

273、论辩护证据及其运用。

274、关于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明。

275、关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对象。

276,事实上刑事诉讼是免费的证据。

277、关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278、关于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

279、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280、关于充分证据的客观标准。

281,论刑事证明标准的层次性

282、论客观真实和法律真实

283、关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

284、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原因及预防对策。

285、论刑讯逼供的危害及其预防对策。

286、关于禁止刑讯逼供的几个问题。

287、禁止刑讯逼供。

288、高科技取证和严禁刑讯逼供。

289、关于律师在侦查阶段收集证据的权利。

290、关于非法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

291,论非法证据的价值权衡

292、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规则。

293、关于刑事证据规则和制度建设。

294、关于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

295、关于非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效力。

296、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完善。

297、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98、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及其证明力。

299、非法证据的证据能力研究。

300、关于我国刑事非法证据的排除。

301,构建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302、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问题。

303.论非法证据材料的证明力。

304、刑事非法证据的成因分析

305、关于秘密取证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306、关于取证难与证据制度的完善。

307、关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沉默权制度。

308、沉默权移植与刑事证明标准的重构。

309、关于沉默权制度的引入与借鉴。

310,论沉默权对侦查的影响及对策

311,关于沉默权

312,关于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收集证据的权利

313,论交通肇事案件的证据特征及适用原则。

314,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范围

315,刑事诉讼证据展示制度研究

316,刑事证据展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问题

317,关于再审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三、犯罪学方向

318,非犯罪化研究

319,犯罪学实证主义学派基本观点评价

320、强制环境对罪犯人格特征的影响。

321.社会反应与犯罪的关系

322、情境因素在犯罪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323、社会化与青少年犯罪

324、犯罪统计的价值。

325,关于社区治安和犯罪控制。

326.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犯罪。

327、刑罚的预防犯罪价值

328、犯罪预防的模式。

329、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330.当代刑事政策视角下的犯罪被害人预防

331,关于预防警察杀人

332、中国流动人口潜在受害情况及预防。

333、关于犯罪的被害人。

334、被害预防在犯罪预防体系中的地位。

335.论网络交往中的受害

336、创建无毒社区的理论与实践

337、“无被害人犯罪”的预防机制

338、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

339、青少年暴力犯罪的原因分析。

340、家庭结构变化与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性

341,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342、“两抢”案件频发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343、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及控制

344、城市化与农村人口犯罪分析。

345、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

346、职务犯罪预防机制及其完善

347、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和趋势分析。

348、腐败预防机制

349、跨国有组织犯罪的发展趋势及预防

350、预防和惩治洗钱犯罪

351,涉网金融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范

352、网络成瘾与网络越轨行为。

353、网络黑客行为与公共治理的定性分析。

354.商业贿赂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355、制作和传播计算机病毒的行为对策。

356、足球流氓的治理对策

357、集团犯罪及其治安控制

358、手机短信违法犯罪对策。

359.浅析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新时期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研究。

361,大学生犯罪心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362、大学生激情犯罪的预防

363、关于“滚肥”违法犯罪及其控制。

364.高校犯罪预防模式研究

365、社区矫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