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桃花源·三峡》期中考试问答。马上就要考试了。想快点做题,多接触。是期中考试。有一个标准答案。
1,出自《桃花源记》一文,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突然悟出自己内心的道理时“豁然开朗”这个成语,一个人处于环境优美、生活幸福的理想世界时“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一个人对外界情况一无所知时“与世隔绝”这个成语,一个人受到冷落时“无人问津”这个成语。
2.读下面的每一句都会让你想起一句名言。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两个句子,填在横线上。(2分)
陶渊明的菊花暖幽远峰;李白的悲伤汇成滔滔江水;杜甫的志向,丈量了泰山的高度;李清照憔悴得像风中的黄花;苏擦了擦她那有力的弓,梦想着把天上的星星射下来。
1
2
3.桃花源中的“豁然开朗”一词,在意境上类似陆游《游山西庄》中的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陆游《游山村》中,村民在笛鼓中来来往往迎神祈福的诗句是:笛鼓随春社,衣装古朴。
5.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岩中百步,无杂树,草香花彩。
6.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那句话是:土地平坦宽敞,房子就像它一样,还有肥沃的田地和美丽的桑竹池。
7.写老人和孩子精神面貌的句子是:黄毛耷拉着,自得其乐。
8.描述武陵人突然遇见桃花林的原因的句子是:沿着小溪走,忘记了路的距离。
9、至少写三个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
10,写桃花源社会风俗的句子是:楼群往来,鸡犬相闻,其中种着庄稼,男男女女打扮得像陌生人。
11,《桃花源记》中“隔绝”的原句是:我与外人隔绝。
二、阅读:
(一)第一段:
1,这段话选自《桃花源记》正文,原文为《桃花源诗》序言。作者陶渊明,东晋人,以文笔明快著称,后人称精杰先生。和他有关的一个故事是:不要为了五斗米而弯腰。这篇论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本文以渔夫出入桃源为线索,从发现桃源到游览桃源再到离开桃源的时间顺序,贯穿了一条层次分明的线,但并不直白,而是曲折而引人入胜。
2.回答原文中的问题:(1)描写桃花林景色的句子是:
(2)渔民遇见桃花林的原因是:
3.在剧情发展上属于正文的哪一部分:故事的开头。
4.这一段写了什么?讲的是渔夫钓鱼时意外发现了桃花林。
5.作者写这篇景物描写的目的是:这篇景物描写有些神秘,暗示将有一个“仙境”,丰富了渔夫进入桃花源的气氛,为桃花源的美景做了铺垫。
6.翻译:(1)草很好吃,英语很丰富多彩;
(2)想往前走,就会想穷:
②第二段:
1,附原答案:
(1)写桃花源自然风光的句子:土地平坦宽敞,房舍如梦,有良田,有桑竹美池;
(2)在桃花源里写一句社会风俗平和的话:楼内交通,鸡犬相闻;
(3)写一句桃花源人的精神面貌:黄毛垂发,自得其乐。
2.《舍舟》中“舍”的音为shě,意为放弃、舍弃;词性:动词;
《房子如梦》中“她”的音是shè,是房子的意思;词性:名词。
3.这一段还在用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意思是豁然开朗。现在用来形容开明、善解人意。
4.“黄毛”指的是老人,“哭泣”指的是孩子。这里用的修辞是借代。
5.从《豁然开朗》可以想到陆游的一句诗,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可以从《黄毛垂下自得其乐》中联想到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那些弯着头,不停来回走的人。
6.文中的“一开始很窄,只通向人”有什么作用:设个悬念。
7、翻译:熙熙攘攘的交通,鸡犬相闻:
(3)第三自然段
1.本文中表示相同意思的两个范围副词是:知情和咸。
2.原文回答:
(1)桃花源人看到渔夫后的表情是:看到渔夫就是一大惊喜;
(2)桃花源人自述经历的那句话是:自从云祖师躲避秦之乱,领着妻子到了这绝境,再也没有回来。
3.渔夫对桃花源里的人说了什么?桃园人慨叹的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别人人道还不够”?
答:渔夫说的大概是秦末以来的历史。桃源人听后感叹,桃源之外的世界是如此的动荡和黑暗,桃源之外的人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桃花源里的人得知外面的情况后担心被政府发现,于是提醒渔夫“外人道不足”。
4.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一段的大意:写的是渔民在桃园人家的来访和辞职。
5.“于”在这里的意思是:告诉,词性是动词,音是yù。
6.文章中“乃大经”的作用是什么?写出桃源人给陌生人的惊喜,展现桃源的漫长与世隔绝。
7.翻译:(1)要回家,摆好酒杀鸡当饭吃:
其余的人都回家去了,他们都吃了喝了:
8.写一个出现在本段中的通用词并解释它:邀请,它的意思是邀请。
9.「把老婆引向这种绝境」的原因是什么?(原文回答)先人避秦时,天下大乱。
⑷第四和第五段:
1,这一段的一个通用词是编年史,常识,意思是:标记。
2.这篇文章的一个成语是:豁然开朗;由这篇文章衍生出的一个成语是世外桃源,意思是: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3.这两段属于故事中的结尾和尾声。
4.文章中的“太守就是派人跟他走,找他要的东西”的作用就是设置一个悬念。
5.作者写刘子骥参观桃园不成功的目的是什么?让人觉得桃源是个看似虚无的地方,又似真又似幻,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6.谈谈你对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的理解:
答:作者虚构的天堂与作者生活的现实社会形成对比。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社会平等,人民安宁幸福,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的理想世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只能是天方夜谭。当然,这种理想境界只是小农经济下理想化的农村生活,但我们不应该苛责古人。
7.翻译:(1)助道,处处立志:
(2)之后,没人关心:
8.写出下列诗歌的第一句和第二句:
(1)当你问何俊能儿的时候,你的内心远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
(2)采菊东篱下,可以看到南山。
(3)晨星管废秽,戴岳锄背。
(4)春蚕收丝,秋熟不征税。
9、“三”组词意思相同但用词不同:
放弃——放弃这条船:她把它放在一边;房子像房子。
寻找——寻找你想要的:寻找;病终:快了。
无处不在的知之:动词,作标记;寻找目标:名词,标记。
10古今不同义的“八”字:
好吃——古意:明丽。
含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意:交错。
现代含义:各种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总称。
老婆——古义:老婆孩子。
现代意义:特指男人的配偶。
绝望——古意:与世隔绝。
今天的意思:无路可走。
不管——古意:不说,更不说。
现代意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但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
含义:不足,不满意。
所以——古意:像这样。
意思:就是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现代意义: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