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策和经济学。

政府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65438章+0政府与市场

案例:

2002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中国结束了电力行业的垄断。拥有全国46%发电资产和90%输电资产的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重组为11独立公司,于65438年2月29日正式成立。

从65438年持续到0987年的中国民航改革也在2002年取得突破。随着6月5438+10月11六大民航集团的成立,民航局与下属民航企业彻底脱钩。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为基础的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将占中国民航总资产的80%。

问题:政府对市场失灵的矫正。

分析: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竞争失败

(2)外部性

(3)市场不完全

(4)公共产品

(5)信息不对称

为了弥补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手段和领域有:

(1)干预效率

①财政支出②财政补贴③政府采购④限制垄断。

(2)干预收入再分配

①税收和转移支付

②公共事业投资

③特殊税收

(3)干预经济稳定

(1)金融体系固有的自动稳定器。

②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③金融政策

④紧急行政措施

⑤道德建议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通过限制垄断和恢复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现可操作的竞争。

第二章促进竞争

案例1:

1998 5月18日,美国司法部和20个州向最高法院提交了诉状,指控微软利用其Windows操作系统强迫消费者使用其其他软件产品——其中最重要的是Internet Explorer。1999,本案作出一审判决。在长达270页的判决书中,杰克逊法官列举了微软的一系列反竞争和垄断行为。微软一直试图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软件行业之外,进入利润日益丰厚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连接行业。他们向通信和技术公司投资了数百亿美元(如AT & amp;t).由于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被垄断,将互联网浏览软件“Internet Explorer”与“Windows”捆绑销售,相当于垄断了消费者和厂商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运输渠道。

问题:

1.结合本案,垄断和反垄断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2.美国反垄断法对中国市场经济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分析:垄断市场会带来效率损失,影响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主要体现在:垄断会降低产量,提高价格;垄断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损失;垄断导致企业不进步。

需要通过反垄断措施来纠正这种市场失灵,降低价格,提高消费者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1890年,美国通过了第一部美国反垄断法——谢尔曼法案。1914年,美国颁布了《克莱顿法案》和《联邦贸易委员会法案》。这三个法案基本形成了美国的反垄断法律体系。

美国反垄断法规制的反竞争行为包括:联合限制竞争、滥用经济优势、价格歧视、垄断和企业合并、其他反竞争行为(持股、董事兼任、瓶颈垄断、商业贿赂)、损害消费者的行为(欺骗性定价、欺骗性广告、虚假标签)。

美国反垄断法的特点是限制导致垄断的不正当竞争,而不是反对现有的垄断企业。因此,一个行业中垄断企业的存在本身并不违法,只有垄断企业利用其垄断力量进行不正当竞争才是违法的。这使得美国的反垄断法具有很强的“行为法”特征,即一切以企业的行为是否违反公平竞争为评判标准。

案例二:

中国电信改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的成立。当时中国联通的总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但此举改变了邮电部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剥离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原中国电信拆分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卫星通信三家公司,寻呼业务并入中国联通。200112国务院批准新的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对现有电信企业进行重组。中国电信现有资产分为南北两部分。华北、东北、河南、山东1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信公司属于中国电信北方部分;其余属于中国电信南方部分。

问题:1。垄断和市场失灵。2.政府对垄断的态度和措施。

分析:

1.垄断市场的效率损失。

(1)垄断减少产量,提高价格;

(2)垄断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损失;

(3)垄断导致企业不进步。

垄断市场的无效率导致市场机制失灵,是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之一。

2.目前,世界发达国家限制垄断、促进竞争的政策措施,基本上都是按照上述标准,以促进“可操作的竞争”为政策目标。

主要发达国家基本都制定了禁止垄断、维护公平贸易的法律。具体措施主要是通过立法限制垄断,由行政机关监管,司法机关实施。政府的反垄断政策是以这些法律为基础的。

中国的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国情。

第四章外部性的抑制

案例1:

在一个小镇上,镇上的人们从事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就是养羊。镇上的许多家庭都有自己的羊群,生产的羊毛可以用来做衣服来养家糊口。大多数时候,羊在城镇周围土地的草地上吃草,称之为“城镇有地”。没有家庭拥有土地。相反,城镇居民集体拥有土地,所有居民都被允许在这片土地的草地上放羊。集体所有制效果很好,因为土地大。只要每个人都能用好的草地得到自己想要的土地,镇上的土地就不是竞争项,让居民免费在草地上放羊也没造成什么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镇上的人口越来越多,镇上有土地的草原上的羊也越来越多。由于羊的数量越来越多,土地固定,土地开始失去自我维持的能力。最后,土地变得贫瘠。因为地上没有草,无法养羊,这个小镇曾经繁荣的羊毛业也消失了。许多家庭失去了生活来源。

问:是什么导致了这场悲剧?

分析:其实* * *的悲剧是外部性造成的。当一个家庭的羊在* * *土地上吃草时,会降低其他家庭可用的土地质量。因为人们在决定他们有多少小时时没有考虑这种负外部性,所以羊的数量太大了。

如果预见到这种悲剧,镇上可以用各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它可以控制每个家庭的羊的数量,通过对羊征税来内部化外部性,或者拍卖有限数量的牧羊人许可证。也就是说,中世纪的城镇可以通过解决现代社会的污染问题来解决过度放牧的问题。

然而,对于这个土地的例子,有一个更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个城镇可以把土地分给各家各户。每个家庭都可以围起自己的土地,防止过度放牧。这样,土地就变成了私有物,而不是资源。这种结果其实在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期间就出现了。

《* * *的悲剧》是一个有着普遍结论的故事:当一个人使用资源时,他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受。由于这种负外部性,* * *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或减少资源的使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政府有时候可以把* * *资源变成私人物品。人们几千年前就知道这个结论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了* * *拥有资源的问题:“很多人总是最不注重自己拥有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更在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自己与他人拥有的东西。”

案例二:

一个养蜂人住在一个果园旁边,果园的主人受益于蜜蜂,因为每箱蜜蜂可以为一英亩左右的果树授粉。然而,果园的主人并不为这项服务支付任何费用,因为蜜蜂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以来到果园,蜜蜂也不足以给果园授粉。因此,果园主人必须以每亩果树10元的成本人工完成授粉。养蜂人的边际成本MC = 10+2q,其中q为蜂箱数量,每箱产蜜20元起。

问题:(1)养蜂人会装多少箱蜜蜂?(2)经济有效的蜂箱数量。(3)哪些变化可以带来更高效的运营?

答案:(1) MC = Mr,对于养蜂人来说就是10+2q = 20,q = 5。(2) MC = Mr,即10+2q = 10+20,q = 10。(3)方法一:果园主向养蜂人支付一定费用,要求养蜂人多养蜜蜂;方法二:果园主与养蜂人合并,自己养蜜蜂。

案例三:

我国是燃煤大国,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近70%,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比较严重。二氧化硫排放引发酸雨,对居民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影响。据测算,我国每年因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000亿元。因此,中国政府一直在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一些省市试行排污权交易。2002年9月30日,江苏省环保厅和省经贸委正式公布了国内首个排污权交易办法。2003年6月5438+10月中旬,江苏完成了第一笔一滴二氧化硫的排污权交易。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太仓港环保发电机公司以340万元的价格从南京下关电厂购买了两年的二氧化硫排放权。

问题:1。什么是外部性?2.外部性的矫正措施有哪些?

分析: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但自己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或得到应有的补偿的现象。用最简单的术语定义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

纠正外部性的措施可分为:

(1)政府实行行政管制。

(1)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问题。例如,禁止将有毒化学物质倒入供水区。

(2)新技术的规定。

(3)规定的排放标准

(2)经济控制

①庇古税和补贴。

庇古税的定义: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最早由庇古提出,主要是向污染者征税,也称“排污费”。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企业或个人征收相当于其造成的外部成本的税收,使外部成本成为有关企业或个人的内部成本,即实现了负外部性的内部化,迫使他在决策时考虑成本。

②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管制当局设定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并根据这个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

案例4:

2002年3月22日,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特殊的诉讼。长兴县泗安水库养鱼户将安徽省广德县有机合成化工厂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水库污染造成的水产品损失。

2001年4月30日,长兴县泗安水库约2000亩水体遭受化学污染,鱼虾青蟹大面积死亡。此前,7月1999,19,泗安水库3000亩水受到同类型污染。据长兴渔业部门调查,两次污染给长兴养殖户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87万元。

问题:1。外部性的含义。政府对外部性的矫正。3.产权界定与污染控制。

分析:

1.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但未能为此承担应有的成本或获得应有的补偿的现象。用最简单的术语定义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化工厂的生产排放具有生产的负外部性。

2.政府对外部性的修正:

(1)政府实行行政管制。

(1)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问题。例如,禁止将有毒化学物质倒入供水区。

(2)新技术的规定。

(3)规定的排放标准。

1)排放标准是各污染源排放特定污染物的最高限值,由控制部门制定并依法实施。

2)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存在的问题。

一、如何确定排放标准。

b、如何确定罚金。

(2)经济控制。

(1)庇古税和补贴。

庇古税的定义:用于纠正负外部性的税收。最早由庇古提出,主要是向污染者征税,也称“排污费”。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对具有负外部性的企业或个人征收相当于其造成的外部成本的税收,使外部成本成为有关企业或个人的内部成本,即实现了负外部性的内部化,迫使他在决策时考虑成本。

(2)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是指管制当局设定污染物排放总量上限,并根据这个上限发放排污许可证,可以在市场上买卖。

3.如果能明确界定产权,污染问题就可以用科斯定理解决。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通过各方协商达成某种协议,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有效配置资源。

第五章公共产品的提供

案例1: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和“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人免收学费”。虽然经过长期的努力,我国大部分地方义务教育已经免除了学费,但是其他费用如书本费、杂费、住宿费、学费、校服费、报刊费、校舍维修基金等等数不胜数。

为此,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陆续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自2001起,广东省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免除农村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书本费和杂费。从2002年9月1起,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约60万中小学生免交杂费。意味着北京市654.38+0.09万中小学生将有一半以上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问题:1。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2.义务教育的外部性。

分析:

1.由于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利益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会导致搭便车。如果由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就会短缺或供给不足。政府供给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公共产品的充分供给不仅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重要条件,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应该提供公共产品来履行其经济职能,成为有效政府。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更强。第一,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构,拥有市场力量所不具备的法律强制力;第二,政府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公共权力机构,能够持续不断地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第三,政府可以通过立法赋予政府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赋予其筹集资金和配置资源的权力,使公共产品的供给稳定;第四,政府是代表公众利益的公共权力机构,民主政府受选民监督,因此能够维护正义,适合提供公共产品。

2.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但自己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或得到应有的补偿的现象。用最简单的术语定义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义务教育具有正外部性,市场力量难以提供社会需求的数量。

案例二:

义乌和东阳位于金华河谷。东阳市处于上游,水资源丰富。仅横金水库一座,可满足灌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需要,可利用水量65438+6500万立方米。而义乌严重缺水,尤其是发展现代商贸城,水城是第一制约。

2001年2月,义乌与东阳签订协议,有偿转让横金水库部分水权。根据协议,义乌一次性出资2亿元购买东阳横金水库每年4999.9万立方米水的使用权。水权转让后,水库原所有权不变,东阳仍负责水库的运行和工程维护。除一次性投入外,义乌每年根据实际供水量,以每立方米0.1元的价格缴纳总管理费(含水资源费)。这一协议打破了水资源使用权完全由国家垄断的局面,开创了中国水权制度改革的先河。

问题:1。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2.政府管理公共资源。3.科斯定理是如何工作的?

分析:

1.一种产品或服务既具有效用的不可分性,又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可以具有排他性,且排他性的成本很高,因此该产品或服务应该是纯公共产品;如果产品或服务与

当效用不可分割,利益非排他性,但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时,那么这种产品或服务就属于公共资源。

2.政府可以通过界定产权、分配给国家、收取费用和税收、合理规划、限制使用量等方式,合理利用公共资源。

3.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时,无论初始权利如何界定,当事人之间通过谈判达成某种协议,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外部性问题,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当角

易成本很小,且当事人人数少,所以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案例三:

想象一下,在农村有一个只有两户人家的小区。因为路况不好,很难和外界沟通。如果修一条路,这些不便都可以解决。假设修路的成本是4,每个家庭的收益是3。如果两家公司共同修路,每家公司分摊2的成本,每家公司受益3,两家公司的纯“利润”为1;如果一方修路,另一方享受成功,修路的一方要付出全部成本4,获得收益3,净“利润”为-1;如果两家公司都不修,两家公司的利润都是零。

问:对它做一个博弈分析。

分析:修路游戏攻略:李四

修还是不修?

1,1

-1,3

3,-1

0,0

张绣

三不修。

在这个放弃中,修路是张三的严格劣势策略,所以我们淘汰,修路也是李四的严格劣势策略,所以我们也淘汰。这样,利用严格劣势策略的淘汰法,我们得到了这个博弈用粗体显示的严格优势策略均衡:两人都不动手,大家都得零。

第六章宏观调控

案例:

2002年4月16日,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在特定的国内环境下采取的,四年来成效显著。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实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逐渐淡出。

问题:1。财政政策的含义和作用机制。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和作用。

分析:

1.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利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化来影响总需求和总供给,以平抑经济波动的干预措施。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发挥内部稳定器作用的财政政策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自动金融稳定器(Automatic financial stabilizer),简称自动稳定器,是指在没有政府干预和抑制的情况下,自动地、立即地向正确方向变化,从而对总需求产生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也称为内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也叫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稳定物价,抑制经济周期波动,实现充分就业,进而实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有效平衡,而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改变财政支出和增减税收的行为。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2.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通过减税,企业可以扩大生产,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可以消费;政府支出的增加包括两部分。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生产,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刺激有效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第七章促进公平分配

案例: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征收环境税。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税受到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经历了从征收分散的、个别的环境税到逐渐形成环境税制的过程。包括对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垃圾排放和噪声征收污染税。对农业污染物征收的污染税等。

此外,引用税制的调整主要包括:一是取消原税制中不符合环保要求、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定;二是在原有税种中采取新的有利于环保的税收措施。从调整后的税种来看,消费税、所得税和机动车税较为突出。

问题:1。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和外部性。

分析:

1.税收对消费者的替代效应。

政府征税导致消费者减少对应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购买,增加对非应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购买。因此,税收对消费者的选择存在替代效应。

(2)由于政府征税,会导致生产者减少应税商品和重税商品的生产,增加非应税商品和轻税商品的生产,从而产生税收对生产者选择的替代效应。

(3)税收对总收益率的影响,首先是总收益率因纳税而下降。如果其影响降低了投资对纳税人的吸引力,导致纳税人用消费替代投资,即发生了税收对投资的替代效应。

2.外部性的定义:某些经济主体的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但自己却没有承担应有的成本或得到应有的补偿的现象。用最简单的术语定义外部性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对其他人福利的影响。在解决外部性时,税收可以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将这种外部性内部化,通过替代效应减少外部性的产生。

第九章政府失灵

案例:道路施工。

假设在一个由100农民组成的国家,政府实施的一个修路计划要投票。关于道路建设计划有许多建议,但每个建议只能使一些农民受益。

问题:分析简单多数投票带来的结果。

分析:如果采用简单多数规则,通过的提案必须至少惠及51个农民。如果这100个农户中有51个农户可以根据他们的共同利益从某个修路提案中受益,并形成利益集团,那么,提案通过后,实际的修路费用由所有100个农户分摊,受益的51个农户只分摊565438。事实上,当一个修路方案完全由这51农户通过协商实施时,他们可能会同意一个价值1万元的修路方案。但是现在它由100个农民承担。这51农民的配合,足以让任何提案在简单多数制下通过。因此,如果他们仍然愿意支付1万元用于道路建设,此时,他们将支持一个价值高达100+(51%)的项目,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了96万元。可见,简单多数原则的运用和利益集团的存在很容易使政府支出超过必要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