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东二中怎么样?
4月14日,我陪同人事单位同志到衡东县进行了一次短暂的考察,主要是学习衡东县基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发现衡东在农村中小学建设方面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对办学有坚定的信念。他们为发展县域农村基础教育,创造宽松的教育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上所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
第一,用“三园”理论指导校园环境建设
我们走访了衡东县的四所学校:鱼形完美小学、前进完美小学、荣环中学、衡东一中。前三所学校都是农村学校,但都给人出类拔萃的感觉。基础设施建设肯下功夫,绿化、净化、美化到位,鲜花、绿树、林荫草原构成一种诗情画意。更重要的是文化品位高,人文精神强,建筑档次高。几乎每个学校都有文化雕像或者学校标志性建筑,文化氛围特别浓厚。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比比皆是,不偏不倚。当你进入任何一个校园,你都会潜移默化的被影响和感染。我敢断言,与衡东的上述学校相比,耒阳几乎没有一个像样的小学校园,甚至市区所有的名校,包括雷师大附小,都达不到档次。就连市二中、市一中,和衡东一中这种人家重点中学比起来,少了几分园林特色,少了几分典雅诗意,多了几分所谓的现代喧嚣。我们的重点中学,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太拥挤,太窒息。陪同考察的衡东县教育局党委董书记一针见血:我们的校园建设实行“三园”原则:知识的学习园、生活的乐园、娱乐的乐园。
第二,争取党和政府的再教育,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改变是有意义的,但改变会导致死亡。衡东县教育系统具有“荣辱与共”的精神,可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育服务。一方面,他们在全县营造宣传教育的舆论氛围:衡东电视台每周有两个“教育兴市”专题报道,加强教育宣传。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努力和协调关系,他们将很快或已经出台一系列保护教育权益的相关政策:
(1)各职能部门到教育部门或单位检查时,必须征得分管教育的副书记或副县长同意;
(2)规定职能部门的工作检查范围:仅限于规范被检查单位的办学行为,不得对被检查单位进行罚款。否则没收多少钱,市里会从这个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中相应划拨同等数额的资金给教育部门。
(3)家长委员会的监督:教育办组织当地知名企业家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有能力的家长组成家长委员会,由家长委员会出面收取学费进行捐赠,专款专用;开学时,家长委员会成员和当地分管教育的乡镇领导或村支书分别蹲点到各个学校,向学生家长或学生本人宣传动员捐款。
(4)“工伤”保护措施:当上级部门批评你采取捐资助学行动过快或不当时,我局将按上级要求追究责任人。但只要责任人是从公共利益出发,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局里都会视其为“工伤”,该处分的处分,该检讨的检讨,但处分结果不会进入档案,不影响责任人以后的升迁。
(5)退费补救措施:如违反上述退费要求,学校将发出退费通知并公开张贴,要求向班主任退费的家长退费,并由家长及其子女签名;并要求班主任抓住机会对家长进行兴教重教的思想教育,宣传捐资校园建设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如果家长明白的很清楚,不退费,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做出承诺。
三、鼓励多方集资办学。
衡东县教育局认为“教育发展才是硬道理”,于是多管齐下筹措办学资金,各学校争相“筑巢引凤”,搞好校园建设。去年衡东县利用外资654.38+0.5万仅仅是改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民办学校就更不用说了。
(1)财政输血支持教育:近三年来,衡东县免除了高中的择校费、建校费等政府调节基金,还从政府重建资金中挤出资金为学校重建项目输血。轻危改造总投资达到近16万元。
(2)捐款收学费:一切都是为了办好教育。为了搞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衡东县教育局统一向家长委员会收取学费。除了少数贫困生,平均每人50,80,100。比如欧阳雨实验中学通过家长委员会捐款8万余元建设校园文艺景点,美化了校园环境。
(3)“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办学:
衡东县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如给予投资老板冠名权或合作开发权,鼓励学校校长、教育办公室主任组织人招商引资或本地投资。以荣环中学为例,争取到了香港商人邵润邵逸夫投资62万港币兴建荣环中学的现代化逸夫教学楼,还争取到了当地一个老板投资20万元,校长的一个亲戚捐款654.38+0.8万元兴建荣环中学运动场。欧阳萸实验中学获得美籍华人黄先生2000万元的校园建设资金。
(4)多渠道借款:向教职工借款,向银行借款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学校逐年还钱,算是从明天借钱做今天的事;先拿基建队来建,学校尽力还,就是借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三年来,县一中、二中、五中新建了七套学生公寓和宿舍,缓解了读书压力。
(5)勤工俭学“造血”建校:衡东县要求各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增强学校的“造血”功能。如县二中通过出租门面、提高收入等方式,为学校提供建设资金1.8万余元。
第四,扣人事核心,下一盘棋。
衡东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可以抓住一个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始终坚持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待遇留人,让优秀骨干教师出人头地。近年来,一大批教学新秀脱颖而出,培养了93名国家干部和省市骨干教师,培养了毛景文等3名中学特级教师,有效盘活了全县教师资源。
一个重点就是“更新观念,用好干部”。重新定位干部管理,认识到干部管理是整个教育人事工作的核心,创新用人标准,实施新的用人标准。(1)用人新思维:给想干事的人机会;把这个职位给主任;给成功的人地位。抓一级,管一级,显一级。(2)用人新标准:走上讲台——开展行政干部教学竞赛,将行政听老师的课改为教师的课;会说普通话(不要求45岁以上)——没有普通话证书不升职;会用电脑——没有电脑等级证书不升职;(3)竞聘上岗:为贯彻“机会给想干事的人,岗位给能干事的人,地位给能成事的人”的原则,尽可能把政治业务素质好、有奉献精神和开拓精神的优秀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2003年,衡东县第一中学试行竞聘中层干部,3名年轻有经验的干部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比如衡东二中校长肖美云,就是一位无私奉献、一丝不苟的竞技型校长,努力把一所农村普通中学锻造成一面“旗帜”。
三大关键是“稳定的团队+合理的沟通+严格的控制”。
1.培养学科带头人,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学科带头人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实行学科带头人津贴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大力实施“3510名师工程”,要求青年教师通过培训或自身努力,实现“三年成长、五年成才、十年成名”的目标,让优秀骨干教师扎根教学一线,爱岗敬业,给他们一个担子,让他们身先士卒,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不改初衷。
2.实行支教制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2002年以来,衡东县教育局大力推行超编单位教师供养制度,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他们通过文件宣传、新闻宣传、舆论宣传,核定编制和岗位,规定不同的条件和相应的福利待遇,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教师调动交流等有效制度,实施典型带动,成功开展了支教活动。第一次有70多个回复,第二年有100多个回复。全县每年节约替代资金60多万元,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单位缺员和超员的矛盾。
3.严把人员入口关,摆正学校位置:该局严把院校入口关,该局统一公开招聘组织教学;任何学校(重点中学也不例外)都不允许擅自做主,更不允许超越自己的层次。
第五,增强发展教育的危机感
通过采访,我们发现衡东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校长和教育办公室主任,都有很强的敬业精神。他们自觉地把办学、办教育当成自己的使命,不像有些人只把它当成一份简单的工作或者养家糊口。感人的事情很多,下面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衡东县丁于小学一行人去深圳招商半个月。他们勤俭节约,引进建校资金近20万元。旅行费用只有700元。衡东县因统一收取捐赠学费被省里按政策查处。该县一名人大代表主动承担全部责任,请求免除对该县相关责任人的处分。
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一直有点困惑。为什么衡东县的教育工作者能同心同德,励精图治,* * *不遗余力的发展衡东的教育?(虽然有些做法可能不太合适)。衡东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罗铁辉似乎猜到了我们的想法。他用非常朴实的话讲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道理:“我们经常教育干部职工居安思危,认清教育发展已经面临的形势,督促大家把发展教育作为使命,逐步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信念:发展教育是我的职责。”情感是力量,信念是支柱。为此,衡东县教育局确立了“自我发展,负债经营,让教育告别弱势群体”的指导思想,同时具体将人民满意的教育解读为以下四点要求:(1)干部要让教师满意;(2)教师要让学生满意;(3)学生要让家长满意;(4)学校要让社会满意。
对于罗副县长“强迫卖淫”的说法,我们感到很新鲜,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衡东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董。董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我们个人发展教育的措施,在一般人看来是有点出格,但农村基础教育现在面临的困境,确实让我们很无奈,所以借用了‘逼良为娼’的说法。接着,董为我们分析了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困难形势,我们在耒阳也有同感:
1.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规费和杂费后,收费政策收紧,农村教育经费更加捉襟见肘;
2.各级财政尤其是乡镇一级财政投入不足,县级财政不得不调剂教育经费支付教师工资,农村办学难度加大;
3.所谓执法部门频频找借口设卡处罚,外部环境不宽松;
4.危房改造、布局调整、教育设备现代化等建设任务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教育投入差已经很难解决了。
我们知道,衡东县作为一个县域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近两年教学质量突飞猛进,城乡遍地开花,整体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区域内兄弟县市中的佼佼者。这个县每年都有七八百名学生考上各种大学深造。2002年,4人考上清华,1人考上北大。2003年,1的学生被清华录取,2人被北大录取,占考生总数的比例很高。这些成绩都与他们践行“情感是力量,信仰是支柱”的信条有关。